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初探《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0-28 10:01:48   


  新课程既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又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历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多方面的收获,使知识获得的同时成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同时对新知识认识过程性、开放性、生成性的关注也意味着学习的重心由静听领受、复述、记忆转向活动、参与、探究、创新、体验、感悟、合作、对话、发表和评价等方式。

  在动态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内容,如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中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教师首先设计一份调查表,共有16项内容,然后逐项展开调查,通过两次调查,学生写出了比较有深度的有思想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也深有体会地说“为什么中学生的交通事故率高,就是因为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自觉性差。如果人人都重视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中学生的违章率和事故率就会大大降低,人身安全就有保障。”不少学生感叹:“‘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在中学生中却做得那么辛苦。如果每时每刻都要交警来指挥,那么需要多少交警?如果每个中学生,每个人都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又有多少中学生会伤残或冤死在车轮下?”通过调查学生真正感到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学生们感叹地说:“没有规矩,确实不成方圆。”

  知识的生成性和教学的人性化,改变了知识与人的对峙,知识变为教师与学生人生继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活化教材使学生开始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创造者,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成为人与人的深度交流,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学活动也由此转化为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共同经历知识和人生意义的生成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活化教材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的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四、在动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教育有不可否认的优点,但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知识与人分裂,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能真正感受到知识与自己生命的关系,不能真正享受学习知识的愉悦。

  新课程动态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主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认为:敢问、善问是科学人才的基本品质之一,这对于做出创造性贡献是绝对必要的,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和创造就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新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有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就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动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让学生感到在教学中有自我表达的自由,自我塑造的自由。也正是有了这种自由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我在教学中贯彻“无错原则”,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我常对学生说,现在的错,是为了以后的不错。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讲错,才能纠错,才能获得知识。只有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由于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有探究意义。教师要鼓励、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种能力;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领域伸向未知领域的一种思维状态,因此对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及时“点拨”,疏通思路,不管问题显得多么幼稚可笑,都要进行肯定。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过程。

  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的个性也有可能更好的展示和发挥、发展。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只知道记住教师的结论或课本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得出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得出结论,问题结论要开放。

  新课程的动态教学,通过师生相互活动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新课程的动态教学,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行的,在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性、开放性、合作性、过程性、民主性,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就的。

  参考文献:《让学生勇于质疑问难》  白 莉 王蓉娟 汪刘生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 徐世贵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