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胁迫转换与优化配置——以三峡库区为例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1:12   

[1]。为此,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制止乱垦滥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与封山绿化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r20010406-2.gif

图 2 三峡库区土地演替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转换
Fig.2 The relations of land succession to spatial conversion of land use types in TGRA

2 土地生态设计与调控

  土地生态设计以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为对象,是一种科学决策操作与及时的反馈调节相结合的双向行为过程。自然的土地被人们所利用后具有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属性,便成为具有控制论意义的限定系统[2~3]。然而,土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矛盾的客观性及其系统结构的多层次性又决定了进行土地利用系统要素、结构与功能调控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土地生态设计的目的在于调节特定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匹配,即在时空上把不同属性的土地资源分配于各自不同的适宜用途,并在微观层次与其他经济资源(人力、资金、技术)达到合理组合,以使用这些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又不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生态设计的方法因地区自然特点、土地利用方向与存在问题的不同而异。针对三峡库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土地生态设计包括 3 个层次:即要素调控设计、地段生态设计和系统模式设计。

2.1 要素调控设计

  要素调控设计是对影响土地要素或人工生态样地的多种生态系统要素进行微观诊断与分析,按照土地生产力最优组织和生产关系最佳协调的要求,提出人类对生态样地技术调控的层次、位点、途径与措施,从而促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优、系统功能增强的生态技术过程。对典型生态样地生态要素调控,需要围绕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以大农业为主导安置移民的方针,从土肥条件、生物种类、生态目标等自然生态要素和投入水平、政策引导、战略决策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控入手(表 1),通过选择典型生态样地,开展科学示范与实践,寻求多种生态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为协调库区土地利用的短期经济目的与长期生态目标探索可行途径。由于土地利用系统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因此,对每一层次要素的控制除主要对该层次产生作用外,还会在其它水平上对整体系统产生影响。

表 1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要素调控的层次结构及其要点
Table 1 The hierarchic structure and outline of land ecological factors regulation in TGRA

控制层次 理论位点 控制要点 途径与措施





土肥
控制
土地系统基底。创造良
好物质基础。
土地整理、修田兴水、耕翻、灌溉与排水;施肥、
杀虫灭草与改良土壤;平衡施肥技术。
落实土地规划与建设基本
农田;坡改田;测土施肥。
生物
控制
土地系统种群。优化品
种结构与品质结构。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耕作制度的优选,农林牧副
渔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推行“种子工程”、农业结构
最优化设计。
生态
控制
土地系统环境。围绕生
态目标,协调资源开发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光热水气土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良生物质
能多层次循环利用、生物资源与土地利用相结
合的时空设计;农业科技投入。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及相应
生态工程建设;大坝蓄水生
态效应监测;天然林保护。





投入
控制
土地生产力要素结构。
要素投入与优化,提高
土地系统生产力。
物质、能量、资金投放的结构、比例及效率;移
民后期扶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结构
与素质、农业科技投入。
生产函数分析、投产比效率
分析;建立土地开发基金;
农业科技贡献测度。
政策
控制
土地系统目标。宏观调
控与引导,优化土地利
用系统运作机制。
土地经营机制与政策法规;集约型土地利用;
土地用途管制;控制人口增长,确保移民收入
水平;鼓励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政策
规范政府行为;移民安置与
稳定生产;制度与机制创
新;建立示范园区。
战略
控制
土地系统功能。明确土
地利用方向,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