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1:05   

摘要: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 23 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不安全指标阈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农业资源;农村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3;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1)03-0227-07

1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1.1 资源、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农业作为与资源、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中国 21 世纪议程》也指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根本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因此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1.2 生态安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课题

  1998 年以来,国内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概念和问题[2~5],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还把“人地系统动力学和生态安全建设”作为第 33 届活动的主题,认为:生态安全不仅是当前地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而且也是生态学的前沿任务和主要的应用领域[3]。中国科学院还将“国家生态安全的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作为 2000 年的重大项目。

  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前沿课题,目前国外还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 ( 环境 ) 风险与生态(环境)安全、化学物质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的微观研究[6~15]。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还是空白。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安全是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处于无污染、未破坏的不受威胁的健康状态。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农业才能实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具有以下 5 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战略性,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二是整体性,这是由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农业生态问题的普遍联系性所决定的;三是区域性,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有海洋、平原、山区等自然区域及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这就决定了生态安全问题的强烈的区域性;四是层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全球、国家、省(市)、县(市)、乡 ( 镇 )、村等不同层次,生态安全也同样具有层次性;五是动态性和阶段性,不同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对资源、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对生态安全的需求程度、方式和内涵是不同的。因此,生态安全既是区域农业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2.1 研究区域的选择

  嘉兴市是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特别是以水污染为主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具特色,而且其地貌类型较为单一,外部影响相对较小,是进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较为理想的区域。嘉兴地处太湖流域,南临钱塘江口,地势低平,河荡密布;农村工业,特别是乡镇工业较为发达;农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较高;城镇、村落密集,人口众多,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 1)。

表 1 嘉兴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状况
Table 1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axing city

指标 1991 年 1997 年 1997 年比 1991 年递减 (%)
总人口(万人) 318.29 329.29 3.46
非农业人口(万人) 58.92 70.34 19.38
农村劳动力(万人) 172.40 152.05 -11.80
高中以上学历农村劳动力(人) 38962.00 52715.00 35.30
耕地总面积 (104hm2) 22.333 20.77 -6.98
旱涝保收面积 (104hm2) 17.13 16.76 -39.07
低产田面积 (104hm2) 4.942 3.01 -39.07
水资源总量(万 m3 217300.00 217300.00 0.00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912652.00 4197500.00 359.92
工业总产值(万元) 1496088.00 9430700.00 530.36
种植业总产值(万元) 220406.00 560484.00 154.30
工业废水排放量(万 t) 10900.00 16520.58 51.56
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 m3 1295000.00 6758864.00 421.92
工业废渣排放量 (t) 3570.00 2475.00 -30.67
化肥用量(标 t) 751263.00 490424.00 -34.72
农膜用量 (t) 2528.00 2647.00 4.71
农药用量 (t) 8034.00 7859.00 -2.18
IV 类水以上河段比例 (%) 60.50 96.40 59.34
水灾受灾面积 (104hm2) 21.93 2.61 -92.78
水灾成灾面积 (104hm2) 16.75 1.21 -92.78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568.00 4795.00 205.80
水利资金投入(万元) 8944.00 22921.00 156.27
污染治理投资(万元) 410.69 2436.30 493.22
R&D 投入(万元) 209.00 1378.00 559.33
农业科技人员(人) 1055.00 1837.00 74.12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