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介绍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7 18:25:47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主要

包括教科书和教师 教学用书(学生用的学具卡片附在教科书后面),供六年制小学六年级第

二学期使用。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百 分数(二),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

整理和复习等五个单元。这册教材是这套六年制义 务教育教材的最后一册。教学结束时,

学生应该达到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因此,教材除了要完成全 部小学数学教学内

容外,还要对所有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 ,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为进入中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为依据,在总结原

通用教材和我室实 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继续保持前面

几册的特点,注意突出基本概念,加强 知识间的联系,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

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等。

   本册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当加强在百分数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内容。

    随着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增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日益广泛。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百分数

的应用,可以提高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因此,在百分数的应用中编 入了利息、成数与折扣的简单介绍。通过介绍一些

计算利息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知道参加储蓄的好处;通过编 入有关税收的习题,使学生知

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等。

    2.突出比例的基本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多用比例解答的问题,

改用代数方法列 方程来解比较容易。因此,在小学数学中用比例解题的内容应趋于简化,

重点教学正、反比例的概念,而用比 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只保留一些最基本的。正比例和反

比例关系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函数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 用十分广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

习的重要基础。理解这些关系,可以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变量思想,渗透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

的启蒙教育。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本册教材在原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点

改进:

    (1)把比例尺的内容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 比例尺本身是一个比,但它又反映了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 离成正比例关系,与比例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放在比例概念之后教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基本概念的认识 ,同时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

尺的计算问题。

    (2)在教学正比例的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的概念, 并加强这两种比例关系的联

系和对比。这样有 助于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实际问题中相关几种

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同时,在教科书的 阅读材料(你知道吗)中还渗透了函数图像,使学

生对成正、反比例关系的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 化的规律形成更直观、鲜明的

印象。

    (3)在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中加强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

两种量是否成比例 关系的判断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看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数量关系

是属于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地解

答应用题的能力。

    3.加强操作,突出几何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种立体图形——圆柱、圆锥和球。第十册已经出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

但它们都是由几 个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本册出现的这三种立体图形则是含有曲面

的几何体。这使学生在图形的认识上 又深入了一步。圆柱、圆锥和球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几何形体,因此,本册教材保留了原通用教材中有关圆 柱、圆锥的内容,并增加了球的

认识作为选学内容。学生认识一些球的特征,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认识自己周围 的物体的形

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视直观教学,加强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仍然是本册几何教学的重要特点。

教学每一种形体 ,教材都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或模型开始,让学生进行观察、抚摸和

测量,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究并概括 出它们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例如,通过剪下

罐头盒的商标纸,使学生看清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 方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使学

生看到是一个扇形。还让学生按照书后的纸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这些 实际操作,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教材注意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

识来解决。例如, 通过实验,把计算圆柱体积的问题转化成计算长方体体积的问题;把计

算圆锥体积的问题转化成求与它等底等 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问题。

    关于练习题,教材做了两点改进。一是简化了数据和计算步骤,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 本方法上。二是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如安排了一些实际的求面积或体

积的问题,让学生先进行实际测量,再 求出体积或表面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训练。

    本册中的统计初步知识是在第八册和第十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

计表和简单的统计 图。在小学里教学一些统计初步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

想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教材加强了看 懂和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例题和练习中,在统计

表或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使 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

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如根

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

思考问题 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表方面,本套教材比原通用教材适当降低了要求,为学生

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教材增加 了制作统计图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的说明,并设计好了表头

或坐标轴,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少

安排独立完成的习惯。

    5.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对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

对所学的数学知识 得到巩固和加深,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

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 求,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1)把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分成数和数的运算、 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

量、几何初步知识 和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在此之前,这几部分知识都是

分散在各册中穿插编排、逐步教学的。 在完成教学之后,分别对它们进行总的整理和复习

很有必要。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更完整的认识 ,在更高的水平上理解、掌握

和运用这些知识。

    (2)每一部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都注意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

义时,先复习自然 数,再复习整数,然后复习分数和小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过

程,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复 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把直线形和曲线形放

在一起整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 公式的由来。

    (3)给出各部分知识的要点, 以保证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由

于复习整理不是新 授,教材的编排注意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再现要点,

特别是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来回忆、整理 ,做一些联系和对比。

    (4)练习时既注意基本的训练, 又注意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部分教材还安排了较多的习题,供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

    下面就本册各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作一简要介绍。

    一、百分数(二)

    本单元是在第十一册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百分数的

一些实际应用,如 利息、成数等知识。由于教材中介绍的这些内容小学生接触得还不多,

有些内容的计算也比较复杂,所以只作 为一些常识介绍,编入的计算题也是最简单的。通

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的知识,知道百分数有广泛的应用 ,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息

    这里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储蓄的知识。教学时,先要说明什么是储蓄及储蓄的意义。

然后通过一个存 款定期一年的例子,介绍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关于储蓄的种类,让

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就可以。结合存款 凭条先介绍存款的有关知识,引出利息的计算公式。

接着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10月23日公布的几种定期 整存整取的利率。然后利用所

给利率再教学计算小丽存定期二年的利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利息计算的 认识,掌

握计算利息的基本关系式。由于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率会适时进行一些调整,教科

书中介绍 的几种利率也会有所变化。为此,教科书安排了练习—第5题, 让学生自己去调

查一下当前定期存款的年利率 。

    2.成数与折扣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成数这个概念。教材先说明“一成”、“二成”、“三成”……

是什么意思, 它们与分数、百分数是什么关系。再用一道有关成数的应用题,说明这种应

用题与相应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的解题思路、方法类似,只不过有一个条件是用“成数”

来表示的。教学时,说明了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自己 列式解答。

    “折扣”是选学内容,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实际上

也是百分数的一种 具体应用。

    另外,在整理和复习中安排了一道有关税收的习题。税收的计算也是百分数的一种具体

应用。由于税收的 种类较多,税率各不相同,它们的计算公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教科书没

有对税收的有关知识进行具体讲解,只 是出现在习题中。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

下税收的意义和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税。通过教学使学生知 道,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比例

    由于比的知识已经提前到第十一册教学,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正、反比例的概念 及其相互关系,比例尺的应用和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本

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 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

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 的应用题和进行平面图形的比

例尺的有关计算;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是以比的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教材先复习比的知识,让学生找出比值

相等的比,为教学 比例的意义做好准备。例1 让学生填空,观察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列出等式,给出比例的概念。教学时 ,要让学生抓住比例概念的实质: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只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 等。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比”和“比

例”这两个概念,教学时,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说明比是表示两个数相 除的关系,有两

项;比例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利用例1中的比例式给出比例的项、 外项和内项等概念。接着

让学生计算出两个内 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然后把上面的比例式写成分数的形式,并把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看 一看它们的积有什么关系。使学生看到:在比例

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 性质。

    解比例,教材先说明什么叫解比例。教学例2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想:根据比例的基

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 写成什么形式?例3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

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自己是怎样解的。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需要列出比

例式来求解,所以 教材把比例尺放在解比例之后教学。教材先简要说明比例尺的意义,再

通过例4教学比例尺的概念。 这里要提 醒学生注意:应把图上距离作为比的前项,实际距

离作为比的后项。最后向学生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 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 的比。例

5教学怎样根据图上所标明的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例6则是由实际 距离求

图上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后, 可要求学生画这幅图,以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线段比

例尺时,要注 意向学生说明:它和数值比例尺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表示的形式不同。可

以让学生量一下地图上沈阳到长春 之间的直线距离,想一想该怎样求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把线段比例尺改写 成数值比例尺,以加深学生对比例尺

的不同形式的理解。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这里着重要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

学生理解并掌握 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成正比例的量,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

它们相对应的数的 比值总是一定的,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教学例1、例2时,

要让学生带着例题中给出的三个问题进行 观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当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教学之后,引导学 生观察例1和例2的共同点,

从而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相应的

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

系。例3没有 出现具体数据,要求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否成正

比例。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 说出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判断的能力。

    成反比例的量,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积一定,从而概括 出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在前面已学过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这里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与正比例的 情况正好相反。它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

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变化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总是一定

的。例4、例5的教学,也是让学生带着给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观察、思考。然后讨 论两道

例题有哪些共同点。从而得出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例6也没给出具体数据,要求学生判断

两种量是否成 反比例, 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说出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例6 下面的“想

一想”中的问题,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正、反

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因此,教材安排了 例7, 对两种比例关系进行对比,

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关系的认识。

    3.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主要是用比例知识解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里只编排了最基 本、最简单的比例应用题,对于稍复杂或用不同知识解答的比例应用题,

教材则不出现。

    这部分的应用题,学生会用归一、归总的算术方法来解答,但教材主要是要使学生学会

用比例的知识来解 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学

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 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

些问题做准备。同时,由于解答应用题时是根据正、反比例 的意义来列方程,又可以巩固

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答, 然后再引

导学生想能不能用比例知识解答。这种应用题分析思考的关键是先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

么,哪个 条件是一定的,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这种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

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 发言,提高学生对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

解答“想一想”中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例 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三、圆柱、圆锥和球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

面积、圆柱的体积 和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以及作为选学内容的球的认识。由于这三

种图形的表面都包含曲面,学生在理解 上和进行有关计算时都有难度,教材加强了学生的

观察、操作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逐步由具体到抽象,认识这 些形体的特征,总结出有关的

计算公式。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 底面、侧

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

体积计算 公式,并能运用这些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圆柱

    这一节教学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教材加强了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先列举一些常见的 圆柱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说明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叫做圆柱。然

后让学生拿出一个形状是圆柱的物体进 行观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使学生认识到圆柱

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而它的侧面有 些特别,和以前学过的长方体

和正方体不同,是一个曲面。最后,指出圆柱的底面和高是什么。这样,由具体 实物逐步

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认识它的特征。

    接着,教材通过把一个罐头盒的商标纸展开,说明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

形的长是圆柱底面 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

同时也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计算做好准备。由于在实际中有关计算圆柱侧面积

和表面积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何解答,而学 生掌握了圆柱的几何特征,理

解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以后,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就可以计算出有关的侧 面积和表

面积。所以教材中没有出现求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通过三个例题来教学有

关的计算 。侧面积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前面做过的实验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以及侧面与

底面、高的关系,看出底面的 周长乘以高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的教学,根据圆柱

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的 概念,通过出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

让学生弄清需要计算出哪些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教材还通过例3中 一个实际问题的

教学, 介绍了求圆柱形物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教学圆柱的体积,教材先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如

何把要研究的问题 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再通过演示图或实验,说明如何把圆柱切割

成许多小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然后通过对两个立体图形的比较,说明圆柱的体积

等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也就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自己推出已知圆

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再通过一个实例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桶 的容积,

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圆锥

    这部分内容教学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同圆柱的认识一样,教材先列举一些常见的

圆锥形实物让学生 观察,说明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然后逐步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并

概括出圆锥的特征。为了防止学生把圆 锥侧面上的母线当作高,教材通过一幅直观图,介

绍了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说明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 距离叫做圆锥的高。最后,教

材还介绍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圆锥的体积,教材仍然是通过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方法来推出。用倒沙实验说明圆锥

的体积等于同它等 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的底面积乘以

高再除以3。然后, 教材用两个例题教 学圆锥体积的计算,以及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由于有关圆锥体积的计算步骤较多,教材中的数 据都尽量出得简单,教学时也

应注意把精力主要放在掌握知识和方法上。

    3.球

    这一节是选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球的形状和特征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球的半径和

直径的关系,以及 球的切面形状和大小变化等。这部分内容没有配备练习题。

    四、简单的统计(二)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

计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

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

用,学会看统计图表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通过教学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1.统计表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这里

没有重复教学统计 表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

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启

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 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

了。同时,在每一个统计表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训练 学生看表

和分析统计表的能力,并且对学生渗透国情教育。

    为了使学生逐步掌握编制一些统计表的方法,本节练习题的前面两道题都给出了表格,

先让学生算一算, 填一填,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表。

    2.统计图

    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和有关的数量关系,比统计表看起来更加直观、鲜明。教材在

这里教学条形统计 图、折线统计图和作为选学内容的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过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它的特点,初步知道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一般步骤。教材通过例1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四个步

骤。例2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这里教 材不再详细说明制图的方法,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会看复式条 形统计图,知道它的制图方

法。同样,在每一个统计图的后面,教材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学会看统计图, 并试着

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折线统计图是第一次出现,教材先介绍它的特点,再通过两个例题分别介绍单式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和绘制方法,同时加强了看图、分析图的教学。例4教学的难点是,当

统计数据的年份不连续时, 水平射线( 横坐标轴)上表示年份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年份的

多少来确定,这样画出的折线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发展变化的 趋势。因为折线中的每一线段

与水平射线的夹角越大(越陡),反映统计数据的发展变化越快。这里需要教师 结合具体例

子加以说明。

    扇形统计图在实际中应用也比较多,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简要地介绍一下

怎样分析这种统计 图。而对于制作,由于涉及的计算和绘图比较复杂,教材中的例5只供

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阅读学习。

    五、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把小学

数学全部教学内容 分为六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按知识间的联系

加以编排,给出知识的要点,使所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完整和系统化。

    1.数和数的运算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既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又注意概念、法则、性质

间的横向联系,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形成有关数和数的运算的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代数初步知识

    这里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由于比例既属于算术知识,

也属于代数知识 ,且教材中关于正、反比例的意义出现用字母表示,列比例式也带有列方

程的性质,所以复习时把比例知识放 在这一节里。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

题则放在第三节应用题中复习,便于进行不同解题方法的 联系和对比。

    3.应用题

    教材把应用题单作一节进行复习,便于对学生所学的解应用题的知识、技能进行较为系

统的整理,同时也 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应用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

的能力。教材先复习用算术方法解题, 着重复习解题的步骤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同时

注意加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间的联系,整、小数应用 题和分数应用题间的联系,以

便使所学的应用题得到沟通,使学生解题时易于联想、迁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列

方程解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注意与算术解法对比,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

地选择简 便的解法的能力,以及会运用不同的知识解题的能力。

    4.量的计量

    这里着重对所学的计量单位系统整理,使学生对各种单位的大小有明确的表象,对各种

单位间的进率更清 楚地掌握,对名数的改写更加熟练。

    5.几何初步知识

    这一节先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每一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复习周长 和面积时,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确每一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

立体图形的复习,也是先复习概念, 明确每一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复

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注意所学的图形在体积计算 上的联系。

    6.简单的统计

    教材重点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和统计图。要培养学生会看和会分析、制作简单统计图

表的能力,还注意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下面几点:

    1.制订复习计划。分析本班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具体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

陷和薄弱环节,拟 定复习的重点和补救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概念、法则、性质等,

在理解的基础上 熟记需要记忆的内容,防止死记硬背。通过联系与对比使知识系统化,弄

清易混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3.重视能力的培养。计算的复习,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简便算法合理地、灵活地进行计

算的能力。几何初 步知识的复习,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应用题的复习,要着重训练学生在认真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简便的

解答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共同加

以整理。要多让学 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完整、明确的知识网络。

    5.注意加强反馈,因材施教。复习要提高效率,合理利用有限的课时,要抓住重点、有

针对性。随时注意 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

水平的学生要继续因材施教,确保全体 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共同

要求。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