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介绍(一)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1:36   

新的期即将到来,本期是不平常的,因为您承担着毕业班语文工作,我们的生还有4个月,即将结束小的生活,升入中。这段时间是小六年习生活的总结,每位师都希望您的生语文科成绩优秀,为升入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小语十二册材的有关问题。

一.           材概况与材要求

2004年九年义务育六年制小语十二册材是在去年材的基础上修订成的,修订后的材更贴近新课标要求,体现素质育的有关思想,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促进生的全面发展。

   本册共选编了24篇课文,其中12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6个练习,有6个单元。还安排了6篇选读课文及6个语文趣味活动。书后附有生字表、认读字表。

   新12册小语材更注重人文性,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育功能。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课程,这是其它任何科不能比拟的,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更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项综合训练,关注个体差异,为生提供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小语文大纲对六年级生的终极目标。

   材要求见参的有关部分,需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1.能根据阅读和习作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要注意的是要训练生在平时读书、作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写的字时,能独立查字典独立识字,师平时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训练时要限时。)

2.用硬笔写字有一定速度,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迹工整。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阅读其它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根据需要收集、处理、运用有关资料。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逐步养成读书时记笔记的习惯。

5.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练习仿写课本剧。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课内习作8次。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6.能认真专心地听讲和听广播,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2分钟左右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比较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材特点与进度

(一)材特点

  1.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注意突出重点,培养双基。材对听、说、读、写项目做了调整,取消了重点训练项目的严格划分,删去了不符合大纲、课标精神的训练,增加了体现大纲、课标精神的训练,如语言积累、想象作文、收集资料、处理运用资料等。师要更新育观念,适应变化,改变思维定式。

2.本册材变动较大的是课后思考题,压缩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练习突出了对语言的感悟,加强了语言积累。特点是整体性强,有一定容量。如《草原》一课课后第1题,“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说说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既有课文内容,又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又培养生的想象力。

3.材内容有所扩展,题型增强了灵活性。

 ▲ 领会表达方法的题目有所增加。如《詹天佑》一课课后第2题“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 谈个人感受、看法或评价人物事件的题目有所增加。如第2课课后第1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第8课课后第2题“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 指定范围内的选择题目。如22课课后第4题“从第二、五、六、九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收集、处理展示资料的选作题目。如第2课、第10课。

(二)进度

   根据义务育小计划的规定,六年制小六年级语文每周7课时(含习作、写字)。除节假日、复习考试时间外,本期实际授课14周,共98课时。时数大致安排如下:

精读课文         12篇          30—33课时

略读课文         12篇          12—14课时

单元练习          6个          12课时

习    作          8次          16—22课时(包括讲评)

写    字                        14课时

总    计                        84—95课时

 

                      进度参考表

周 次

时 间

课题

第一周

2月16—20日

1课、2课

第二周

2月23—27日

3*课、4*课、练习1

第三周

3月1—5日

5课、6课

第四周

3月8—12日

7*课、8*课、练习2

第五周

3月15—19日

9课、10课

第六周

3月22—26日

11*课、12*课、练习3

第七周

3月29日—4月2日

13课、14课

第八周

4月5日—9日

15*课、16*课、练习4

第九周

4月12—16日

17课、18课

第十周

4月19—23日

19*课、20*课、练习5

第十一周

4月26日—4月30日

21课、22课

第12—13周

5月8日—14日

23*课、24*课、练习6

第十四周开始

 

5月17日左右

总复习

三.重点部分材分析

(一)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精读课文是习、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和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

略读课文增加了篇数,请老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略读课文正是阅读训练的良好材料,是培养生良好阅读能力的有利时机。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笔者有以下思考:

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师必须做研究型的师,永远把语文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生修订方案。“不重复过去的”是师工作的一个准则。要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师首先是一个不断实现创新的劳动者。我们的课堂永远对生有一种魅力才体现它的生命力。拿语文来说,如果堂堂课都是一个模式,堂堂课都在烦燥地分析、讲解课文,生的兴趣、热情又怎样被激发起来呢?可见,师要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要把每一节课视为自身生命价值的物化成果。只有不断实现的创新,你才会品尝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在这里,我们反复强调的是钻研材不容忽视。在实践中,有些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材游离于材之外,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为了形式的需要,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就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实际看,课本仍是的重要凭借。因此,钻研材,挖掘材中的语文育和人文育因素,让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素养,是进行课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确定目标,需要钻研材。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的总目标。而这个总目标的实现,要靠长期的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课堂习是生感悟和积累语言、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每节课中,都应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生的语文积累才有基础。

师必须钻研材,才能确定准确的目标。

2   确定生的习方式,需要钻研材。

改变生的习方式,充分发挥生自主习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内容。在中,如何借助课本提供的语言环境让生知文悟理,怎样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把生的习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要经过精心设计。设计的过程就是钻研材的过程。

2.正确把握语文育的特点,不断丰富生的人文内涵,语文课标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是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是主体意识、创造精神、责任感、独立人格等方面的内容。从师观念层面上来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生对语文材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生在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师应该努力挖掘材中的“文化蕴育点”,但切记语文课不同于思品课,语文课是通过语言文字向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现代的和历史的、多元文化,培养生的“人文素养”。

3.切实落实“默读”的训练。作为即将升入中的小毕业生,一定要会默读。要做到默读有一定速度,还要会边默读边思考。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枝节的,无足重轻的。要尽可能的让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 ,进行有效的取舍,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师要引导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默读,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发现问题。这样做,启迪了生的思维,唤起了生读书的注意力,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语言内涵,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会了摄取信息的方法,对将来的习、工作、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默读前提出要求并非只是知识根据材内容,也要注意根据生的认知水平及层次。曾有一位上公开课的师这样给生提出默读要求:一是根据导读要求,能正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二是按照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自课文。三是能根据自己的习情况,在默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有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请从中任选一种默读课文。以上要求,体现了不同层次生的需求,为生营造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 习情境,让每个生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潜能,且为生拓展了自读空间,把默读真正落到了实处。

4.从材本身来看,不少课文内容本身就蕴含着创新育因素,十分有利于师鼓励、启发、诱导生多提问题、善于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延伸,师一旦利用语文材内含的创造因素,就能得心应手地培养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从而为创造性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语文中,充分利用材蕴含的创新育环境,可以使生依据原有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寻找答案,提出设想,发表见解,是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如《月光曲》一课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姑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先生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深刻的句子,一位老师为了使生理解这个句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多种原因,生设想了多种可能:

(1)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

(2)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

(3)贝多芬认为遇到知音异常激动,说不出话来。

(4)贝多芬默认了。

  (5)贝多芬怕人知道会有很多人看他…...。

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生的思维。

师还可以利用材空白,诱发多思创新。图画雕绘满纸,未必尽善尽美,倘若适当留下空白,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在阅读中,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材,借助突破重点、难点,加强读写训练。例如《穷人》一课结尾处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至于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么样?以后他们的生活又怎样?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间,老师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象的因素,引导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的情景”,生兴趣很高,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感悟

5.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对生回答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什么是积极的评价?我想,以促进生发展为目标,以尊重生人格为前提,以增强生自信心和上进心为目的的评价就是积极的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生心中点燃求知的欲望,不断使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当经常反思自己对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比如:在课堂上如何评价生的朗读和质疑?是责备生:“怎么总读不通顺?”还是说:“相信你能读的更好,再来一遍怎么样?”是严肃地批评生:“你想的根本不对!”还是微笑地对他说:“这是你独特的想法,下面再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是指责生:“怎么就你问题多?”还是表扬他:“你一直在动脑筋,读书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深切地感到,师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很有可能深刻影响到生对习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态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6.关于小组合作习强调的几点:

1    帮助建立规则,让生明确个人责任。

合作小组成员人数最好应以四人为先限,如人数太多常会带来参与方面的消极因素。即使生在讨论时间上平分秋色(事实上很难做到),但大多数生在大部分时间里必须保持安静,参与程度会随之下降。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保证小组合作习的有序性、有效性,师应事先帮助生建立以下基本的规则:

如:每次讨论都应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认真做好讨论记录。

每次讨论都必须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讨论前,小组成员应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讨论时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这样,既帮助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生明确了个人的责任,所以,课堂上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提高了小组合作习的实效。

2    引导独立思考,让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小组讨论前,师必须注意引导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讨论题应当是经过师输理的、能够体现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问题不宜多,且要有讨论的价值,要能激发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说,只有在生充分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感悟,形成见解,为小组合作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3    指导认真倾听,让生综合别人的意见。

要提高小组合作习的有效性,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将其它同的意见与自己的理解做比较,并进行补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形成集体的意见,为此,师在巡听中应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并想方设法鼓励生各抒己见,激发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习时应会正确的交往合作技能,另外,合作习并不是单纯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应拓展到各习小组间。当一组中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向另一组请

7.正确处理课内、课外语文习的关系。

我们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语文要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课堂仍然是语文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首先,我们要大力研究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要在室里上出开放的语文课,要做到实而活,省时高效。我们还要探索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语文、用语文的新路子。特别是要加强课外阅读以及课外练笔的指导,逐步实现课堂、课外活动、综合性习的结合,校、家庭、社会语文育的结合,形成语文育的合力,提高母语的水平。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