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要引诗情上碧霄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6:28   

                要引诗情上碧霄
 


语文教学师应当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的和谐统一。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

课堂教学中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够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有的学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有的学生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有的学生被优美情节所震撼。这样,随着情感的积蓄加深和情势的加剧,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自然溢出”的现象。

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兴趣浓郁、诗情盎然呢?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己亥杂诗》中那至死不忘的忧国愤世激情,《行路难》中从抑郁苦恼中走向自信的豪迈之情,《背影》中那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课》中那浓郁而悲壮的爱国之情……这些都首先需要教师自己真正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达到情蓄于胸而自发的那种自然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课堂上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出学生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的灵魂就会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其次是精心设计开头语,抓住学生心绪。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学习鲁迅的《故乡》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晚上响起。’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归宿。那么,一旦回到故乡,那份美丽会依然存在吗?请同学们看看鲁迅小说《故乡》,看看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一样。”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第三,通过情趣朗诵,激发学情。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教师生动富而有感情的朗诵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在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我教《春》时,开始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诵,通过语音将新文本的信息输入到学生大脑中,使学生脑海里出现春天那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对课文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最佳的审美境界。此时,学生就会情动于衷,跃跃欲试,兴奋不已。这样,春天那美丽的画面就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作者、教者、学者三方的思想感情很快产生了共鸣,取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第四,字斟句酌,体会作者深情。如果将一篇精美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子,琳琅满目的句子好比千姿百态的树枝,“叶、枝”与“干”永远是血脉相连的。而好文章又总是有感而发,因情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正如大树的“干”,它与“枝”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教师教学时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思想感情。比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畔,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开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安塞腰鼓》)”让人理解什么叫做可贵、激动人心、叹为观止,体会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感受到伟大、雄浑、激昂、粗犷的气势。“……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时,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一个“又”字,本来是很普通的副词,在这里却赋予了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我对父亲背影所产生的深深眷恋,泪流不止,一流再流。课堂上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进行细心品味,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又深刻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达到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的和谐统一。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第五,创设情境,煽动学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和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努力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像《沁园春·雪》、《岳阳楼记》、《黄河颂》这些描摹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像《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传权学》等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学习《变色龙》时,让学生当堂进行戏剧表演,会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总之,创设情境,注情于物,移情于境,煽动学情,引导学生把心放进文本中,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六、挑起高潮,触摸作者感情。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词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语音的多种表达形式都是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情感评价而存在的。语调的平静、激越、凝重都体现一种深沉情感价值评价,而语势的轻重、舒缓使语音得以强化而造成一种情感态势。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中“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的内容美,就可从语音表达形式和复沓手法的运用上挑起学生感情。文中出现三个“你在哪里?”这一复沓手法的运用表达出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烘托出人民急于寻找总理,热切呼唤总理的宏大深沉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是通过对语调、节奏的处理实现的。第一个“你在哪里”节奏稍快,表达了寻找总理的急切之情;第二个“你在哪里”读完之后,要有相对较长的停顿,为情感形成蓄势;而第三个“你在哪里”放慢语速,并将“哪里”分别延长一倍的音时,以形成对总理怀念之情的情感高潮,表达出人民对总理怀念之情的深沉而宏大。认知了复沓手法的作用,掌握了语音处理的技巧,对这首诗的内容美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对总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