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桥梁远景图》科学精神探寻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5:29   

《桥梁远景图》是一篇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介绍说明桥梁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的科普小品。作者茅以升先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魅力在文中展露无遗。
  一、立足实际,科学预测
  科学精神是美的,因为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的“实”,就是客观事实、客观真实,这是真。茅以升先生对桥梁发展的趋势的构划正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再加之合理的想象和科学的预测。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用了近十年,而将来“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以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像南京长江大桥这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这不是神话,它有个前提,那就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无疑激发了读者的科学精神:求知欲和好奇心。
  “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将由“重量轻而强度高”的“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可以放进凝固剂”“把软土变为硬土”。从材料替代到工程操作、指挥再到土质改变,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我们眼前不远,那样的真实可信,却又显得那样的神奇。科学的魅力在茅以升先生的笔下光芒四射。
  针对“现在造桥的费用大”客观实际,茅以升先生科学地预测将诞生一种用“玻璃钢制成桥孔”的“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的全新的“活动桥”,这种桥将极大地降低造价,且“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
  二、“异想天开”,勇于创新
  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求异谋同,独立思考和自由创造。而求异正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桥梁”、“桥墩”、“基础”是一座桥的三大组成部分。可是茅以升先生偏偏“异想天开”,认为将来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甚至“只要一个桥孔,就可以跨过长江了”。这种全新的思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桥梁理论基础,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科学精神火花。
  当“在很深的水里造桥”时,还可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桥上无车时,它就浮得高些,桥上有车时,它就浮得低些。”看起来,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谭。桥墩的“高低当然不能相差过多,以免行车困难。同时,还要把各孔桥梁,从桥的这一头到桥的那一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桥梁成为一体,车在上面走,不致颠簸不稳”,茅以升先生连行车是否困难、是否颠簸不稳的细节都考虑得如此周到,不能不让人对他的大胆预测心悦诚服。
  甚至,将来还会出现“靠空中的缆索悬挂,缆索是固定在两岸的石山里”的桥身“可以自由转弯”的桥,乃至于“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来”的“袖珍桥”以及当“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时,“只要在水里造几个桥墩”的“无梁桥”。茅以升先生理智而活跃的想象,已经变为今天的现实。如名列世界第三的叠合梁斜拉桥--南浦大桥,主桥全长1176米,主跨602米的全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等。这真是没有“异想”,哪有“天开”?没有科学合理的想象,哪有科学的创新和发明?
  综上所述,茅以升先生的《桥梁远景图》不仅是他在1979年时对未来桥梁的建设和桥梁样式的展望,而且也是先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