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德国钓鱼的学问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36:40   

             
          山东省曲阜实验小      孔为峰   孔艳华

    
    最近听一位留博士谈论在德国发生的一件事,感慨良多。
    他有次在德国出差,跟一个德国人从莱茵河旁边走过,看见有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他大概上小五六年级。小孩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人只有一根钓竿。其实,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的孟子就懂这个道理,孟子说,勿竭泽而鱼。一个人不要把河里、池塘的鱼钓光了,免得以后的人没有鱼吃。
    这位德国人一看这小孩的两根钓竿,就走过去问:“孩子,你怎么两根钓竿?”
    小孩马上说:“我只有一根,另外一根是我朋友的。”
    “你朋友到哪里去了?”
    “他去洗手间了。”说着,另一个小孩就走过来了。
    德国人说 :“嗯!一人一根钓竿很好。有执照吗?”
    后来我知道德国人钓鱼要有执照的。因为要钓鱼,首先要习怎么钓?会后发执照。
    “有。”
    朋友又问:“有带尺吗?”
    在德国钓鱼没带尺,就好象打高尔夫球没有带球杆一样。
    小孩说:“有!有!”
    德国规定是7寸以下的放回河里,7寸以上可以放在竹箩里。
    “嗯,很好!”最后那个德国人就对说:“我们走!”
    路上博士就忍不住地问:“那么巧,碰到你儿子了?”
    “不是?你朋友的小孩?”
    “不认识。”
    “不认识?”
    接着他就讲:“先生,在德国,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都有育的责任。”
    难怪德国人的素质那么高!
    关于社会育,我们是否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我们做师的,当我们对社会育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满腹怨言时,在校是否可以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育身边的违规生呢?即便是与自己不相关、不认识的生,或别人家的孩子。
    所有的师都这样做,我们的校是否会更美好?这种”美好”是否会辐射到家庭、社会呢?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