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品德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综合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4:35:37   

    
    上了19年的语文课,新老教材已反复了几遍,教法也可谓是不断更新,语文课改中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在今年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发现,原来语文课改中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德教学中也同样需要。
    首先是自主。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回忆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幅图一幅图地讲,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学生被动地接受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显得枯燥而缺乏说服力。而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则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为了给课堂带  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老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例如,在上《我爱我的家》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向父母了解家人辛勤养育自己的故事,找寻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了照片和实物,讲了感人的故事。还把找来的资料设计整理成册,学生从亲身感受中,自然而然了解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爱,得出我们也要爱父母长辈。
    其次是合作。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合作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各位组员收集、选择、处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汇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和组内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筛选,取长补短,并设计了讲解、展示、表演等汇报形式,效果比个体学习好得多。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丰收会》一节时,由学生自己组合,选好组长后,每个小组发给一张8开的白纸,由组长负责安排,带领组员设计本组一学期来的学习收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图文结合。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又富有色彩的相当漂亮的作品,于是我把他们各组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学生每天看着自己与同伴合作完成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是探究。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将在中国土地上实现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教学时我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一年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我发现,探究学习无处不在。如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探究如何珍惜时间,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探究规则有什么用,自己给自己定规则;让学生通过调查体验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讨论如何当好自己的角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不仅是语文课中要注意的,而且品德课同样也不能忽视。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