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如何有效地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学法指导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4:35:30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孩子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
    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正常人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的重要品质。然而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却被许多父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有的父母认为,阅读嘛,只要认得字自然就会了,没什么要培养的,多教孩子认字就成了。其实不然,识字和阅读能力并不等同。而且光教孩子认字,不重视让孩子阅读,往往使孩子很快忘记认识的字,即使勉强记住了也不会用或用得不好,使一个个字成为了僵死的符号,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意义甚微。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里上语文课就是培养阅读能力了。这并不错,但是如果认为这就足够了,那太危险了。课本的阅读从题材到数量都过于局限,远远不足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远远不足以让孩子善于阅读。而且在学校中以集体形式的教学,使教师在客观上难以深入分析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难以有针对的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倘若父母完全忽略家庭中的阅读训练,那么有可能造成天资颇佳的孩子的阅读能力徘徊不前,甚至产生厌读、不会读的后果。
    有的父母认为,时代的进步使知识媒体多样化,录音磁带、录像、电视都可以让孩子获取知识,何苦让孩子费尽读书呢?还有的父母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认为给孩子买一大堆的书,孩子就会阅读了,而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图清静了。殊不知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耐心引导,就像当初迈步走路离不开父母搀扶一样。当然,也有部分父母自己并不喜欢阅读,他们对读书的厌烦也多少削弱了孩子的读书兴趣。
    所有上述对孩子阅读能力训练的不正确态度,都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也是客观上阻滞孩子智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阅读能力发展好的孩子,多数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读书;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常常说他们讨厌读书,觉得没有意思。可见对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用眼睛看。实际上,阅读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心理过程,有效地阅读要求不仅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也就是说阅读要做到“三到”。
    在阅读中,令父母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而是与其神经系统发育有直接关系。由于孩子神经系统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有待发展,这时候要求他们像高中生那样保持阅读目标、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不过,要改善孩子的阅读情况,可以运用“三到”的原理。以孩子的“口到”带“眼到”、“心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孩子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的阅读到无声的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出声地读,促使孩子对自己读的过程不断进行反馈并积极思考,因此,“口到”在孩子开始阅读训练时极为重要。但是,朗读往往使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在一些场合下不适宜,所以,又要注意引导孩子及时转化到无声阅读阶段,此时边看边思考尤为重要。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插问,或事先确定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
    孩子很喜欢新奇,且富于想象,更愿意有机会参与,因此引导孩子创造性的阅读无疑是有效和受欢迎的阅读训练。所谓创造性阅读,就是不停留于书本、文章本身的信息,而要积极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多设想“怎么样”,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角度进行联想,或者对原文大胆质疑、大胆尝试改动,使孩子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读者。也是补充信息的创造者。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