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学法指导重在落实操作过程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2:41   

语文法指导实验材《语文》第五册已试用近一个月,初试牛刀甚感艰辛,作为一名实验师,我已经历了一个转变观念、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实验就要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是出不了成果的。在不断摸索中,我悟出了法指实验要做到三个重视:重视生答案得来的过程;重视生是否按读书方法读书;重视反馈矫正,进行语言及思维训练。
一、重视生答案得来的过程
中央科所潘自由授说过:“阅读要研究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要研究阅读这一活动的过程,要把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生,最终使到自能阅读的本领,这正是阅读自身最重要的内容。”重视生答案得来的过程,就是要使生不仅知道完整的结论,而且要追溯得出结论的方法步骤,这种实践多了,生就能逐步将自己到的东西总结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规律。如《蚂蚱“活”了》第三段时,我要求生按读懂一段话的具体步骤,独立读懂第三段,并能说出自己的习过程。做交流发言时,一个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第三段的意思,我又启发诱导:“你的答案这么准确,能不能把你怎样读懂的说给大家听?”听到这番鼓励,生便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实地说了出来,尽管语言有些拖泥带水,但真实地反映了思维过程。让生把自己分析理解的过程“和盘托出”,不仅便于师清楚地了解生的路,及时反馈,调整路,更重要的是能让其他同从答问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获得裨益,使更多的生“豁然开朗”,从而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小生的思维水平是较低的,因此,要求不能过高,但也不能不做要求,贵在实践中循循善诱,注意培养。
    二、重视生是否按读书方法读书
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生仅仅满足于答案的正确,至于按什么读书方法来读懂的,似乎是老师的任务。针对这一倾向,我引导生反复领悟“小文老师的话”。如第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习读懂一段话”,而难点是第三步操作过程,抓住重点词、重点句子合起来想一想这段话写什么。操作时生常常是照着课文来念,为了加深印象,我有意识引导生互相评议:“小文老师的话,他做到了吗?”生便会自觉对照读书方法来纠正操作中的失误。为了帮助生循路得法,我将有关重点词语板书出来,引导生紧扣重点词句,组织自己的语言,再表述出来,如理解《蚂蚱“活”了》第二段中第三句话,“我先做了一个小小的长方盒子,把洗净的小蚂蚱装进盒子里,然后,把熬化的松香往盒里一倒,嘿,透过松香,小蚂蚱更绿了。”如果简而言之,这句话写了“我”做人造琥珀的经过。时,一名生一口就答了出来。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答案,随后又问:“如果说具体点,是分几步来做的?”接着好几名生都是将第三句复述一遍。于是我引导他们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做琥珀的重点词,也就是几道工序:做盒子,装蚂蚱,熬松香,倒松香。抓住这几步连起来说就是做琥珀的经过,这样化难为易,生不由自主地用上了“先……接着……然后……”来组织语言,既训练了生抓重点词语概括句意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反复的训练,终于使生重视读书方法的每一环节了。换句话说,就是“小文老师的话”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三、重视反馈矫正,进行语言及思维训练
反馈矫正是生在自读自问自答的基础上进行互相交流,思维展开碰撞的过程。生的习困难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师要组织讨论、评议,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如第二课《废寝忘食》,当生汇报自己的习过程时,师要引导生对照“小文老师的话”,评一评谁的习过程最合理?谁的问题提得好?有没有与题目无关的问题?问题顺序排列是否恰当?当一名生汇报时,要求其他人都要注意听,然后相互补充,以求共同提高。生如果发生争议,师要导而弗牵,不要过早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合并问题时,生对“贝多芬废 
寝忘食说明了什么?”和“结果怎样?”两个问题是否重复发生争议,我先引导他们认真读书,边读边想这两个问题,经过思考讨论,生知道故事的结果是贝多芬忘了吃饭,而这个故事说明了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是来自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勤奋。这是文章的结尾,也是文章的中心,但它并不是故事的结果,这两个问题并不重复。刚升入三年级的生把握文章中心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误以为文章的结尾就是故事的结果,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经过反馈矫正,生弄清了故事的结果,对篇末点题这一写作方法也有初步的感知,收到一石二鸟之功。有时生积极思考问题,但组织语言时出现了困难,师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启发生进一步思考并重新组织语言,使语言、思维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