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导”的设计——指引学生自读自悟之路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8:22   

 
“导”的设计——指引生自读自悟之路
 

创新育的今天,素质育的今天,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的师感到工作上的茫然无措。在阅读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师“预设框框”,让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生主体,结果生连基本的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的牵着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都不利于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生当然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师之为,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师的“导”与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何为“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入也”,既不是单一的由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生去自读自悟,主动探求,从“会”到“会”。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师的“导”指引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校中时间的有限,各层次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 因此,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