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警惕新课堂“反德育”现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7:11   

而言,答错好?还是答对好?案例2是一种典型的奉命式表扬。一让生觉得不公平。“他有什么值得表扬,我也知道!”二扼杀了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最好的答案,幸亏我没有举手!”三缺乏应有激励性。使受表扬者觉得表扬来得太容易。
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可能使他们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还可能会在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能力,助长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生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生价值观的畸变。
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思维都集中到课堂中来。一句话,没有批评和惩罚是不完整的育,甚至是一种“反德育”。
三、过分追求“新课堂” 忽视了“诚信原则”
“见贤思齐”是种美德。部分师将当前丰富多彩的课程改革从“见贤思齐”简单地演绎为“见新就搬”。过分追求“新课堂”,追求形似,缺乏真正的领悟,生搬硬套,结果问题多多,甚至导致了“诚信原则”的缺失。
让我们来透视一下部分师“新课堂”上“流行语”和“流行式”的运用:
课堂“流行语”——“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由于不得精髓,不分场合机械追“新”,加之引导功力不够,不和谐的现象接踵而至:不少生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此时,师要不要收回成命,实施干预?退一步,生奉命而动,但因能力所困,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又该怎么办?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后依然是“专制”,是“注入式”!
课堂“流行式”——小组合作习。部分师片面把“小组合作习”视为 “金字招牌”、“万能钥匙”,仿佛课堂上不用“小组合作习”就不是新课堂了!不管什么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对小组合作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有的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结果只能是各自为战,用个人意见替代小组观念。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统天下,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设计,把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是否真的进行了“合作习”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像这类与生、内容、时机不匹配运用“流行语”和“流行式”还有多种表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往往都是师情急之下,丢掉“新酒瓶”,贩卖的依然是一层不变的“陈年老酿”,自己否定自己。千人求真,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