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课导入方法大观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0:22:31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语文育心理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习的轨道。”上课伊始,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活动开始之际,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生的耳目,激动生的心灵,开发生的智力,触发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生的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每位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众多语文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精品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然而,有些语文师却忽视导入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导入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上课时总是那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请大家把书翻到×××页,今天我们来习课文×××”。这种导入固然简洁,但它势必大大减损语文的效果,同时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育时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师没有意识到导入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导入在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集注意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越强,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靠。

    2.激发兴趣

    习兴趣是语文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3.引上正轨

    导入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习。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的把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4.引入佳境
     
    在的起始阶段,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用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导入好比演奏前的定调,它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

    5.启迪心灵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6.给予享受

    优秀的导入设计其美价值不容忽视。师用优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情境,再现形象,必然会使生的心灵产生震动,也必然会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欢愉。

    导入在语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同时应当予以注意的是,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它不仅要求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知识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思想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6.针对性原则
    7.抒情性原则
    8.灵活性原则
    9.精炼性原则
    10.实效性原则

    综上,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生的思维。其中,“实”与“活”是设计导入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导入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构思,一种创造。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者的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说明常见的导入方法。

    1.析题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