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二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5-31 02:03:25   

张志公先生曾讲过,语文教学应当建立模式,但是不可模式化。为了使广大教师便于掌握和效法,“大语文教育”也应当建立模式。

但是,正如张肇丰同志在《教学模式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的条件》中所说,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及解释既不确定也不统一”。可惜该文所介绍的“乔伊斯教学模式”很不符合国内的习惯,同时使人有莫测高深之感。因此我们暂时还是想采用刁维国在《教学过程的模式》一文中的意见,“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是教学论里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这种理解对于说明我们所要讲的问题比较方便。(谢淑贞的表述近此)

按照这样的理解,“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计有如下一些内容:

一、总的教学模式(这是最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谓的总体教学结构(于深德、朱学思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中曾说,“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这种总的教学模式,由“一体两翼”构成(参见《“大语文教育”刍议》中“大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教学总体结构示意图)。这个模式所显示出的“大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使它与旧式的传统语文教学迥然相别。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单元为主体,各单元相勾连,都按“一体两翼”的格局进行。这就使宏观对微观起了合理控制的作用。这一模式得到不少老师的认可,陕西户县语文教师贾黛在《“培养”和“招考”的统一──用“大语文教育观”进行考试改革的设想》(《学语文通讯》1990年第10期)中评价说:“‘大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结构显示出了它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高屋建瓴之势。”

二、范文阅读教学模式:预习、见疑──质询、研讨──巩固、深化。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一书中列举过国内外十余种“语文教学程序方案”,最后总结说:“不论哪类课文,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习课文,掌握概貌;第二阶段──精读课文,达到理解;第三阶段──复习课文,深化认识,掌握语文能力。”朱先生在对国内外专家种种方案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见,与我们的主张不谋而合。在这“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里面还有更小的“阶段”或“步骤”。例如:“定向”、“自学”属第一“阶段”或“步骤”,“讨论”、“答疑”属第二“阶段”或“步骤”,“自测”、“自结”属第三“阶段”或“步骤”;“自读”属第一“阶段”或“步骤”,“教读”属第二“阶段”或“步骤”,“作业”、“复读”属第三“阶段”或“步骤”。分得具体些,比较容易掌握、运用;但分得越细越容易不周延(如:“预习见疑”中未必只有“定向”和“自学”,“质询研讨”中未必只用“讨论”和“答疑”,“巩固深化”中未必只有“自测”和“自结”等)。因此我们主张粗略地提出三步骤,而在更细的步骤上给施教者留下尽可能多的创造余地。但是,一般地说,由于“预习见疑”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向下一步的理解教材过渡,所以主要包括:(1)激发学习动机;(2)提出学习重点、教学要求和预习要求;(3)提供预习辅助资料(如“注释补正”,关于作者及文章时代背景的简明材料,结合课文的特、重、难、疑各点提出预习题并注意按文章思路和教学思路加以编排,提供必要的参读材料[导引型居多,对比型次之]);(4)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充分感知,发展观察等能力,形成表象,并准备质疑,教者指导方法并做思路引导等。由于“质询研讨”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同时也随时巩固知识,所以主要包括:(1)组织学生进行多向性质疑;(2)组织好集体研讨:首先是顺应学生思路、文章思路和教学重点来筛选问题;第二是要善于挑起矛盾冲突,并穿针引线使研讨顺利展开;第三是组织好答疑──生答、师答、师生共答。由于“巩固深化”阶段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知,并把知识开始应用于实践,所以主要包括:(1)在概括或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教材(对课文各要点进一步概括,对本单元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的异同进行比较等);(2)做综合性复习;(3)测验(自测、互测、师测);(4)小结(自结、小组结、教师结);(5)引向实践(课外阅读实践、课内外习作实践以及家庭语文生活、社会语文生活的实践等)。

三、参读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参读”是指“参考阅读相关文章”。由于参读文章有类比型、对比型、导引型、补充型、评价型、启发型、印证型、思辨型、释疑型、综合型等多种情况,所以具体运用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与课文近距离结合,即以导引、启发等型相关文章与“预习见疑”相结合,以对比、类比、思辨等型相关文章与“质询研讨”相结合,以补充、印证、评价型相关文章与“巩固深化”相结合。如《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与课文远距离结合的,一般是在单元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有时也可能在几个单元之后)提出参读文章,这种情况往往是就内容或形式上的某一点进行深入的带有综合性的探讨。

四、说写教学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