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31:52   

生在实际测量中的问题,师进行指导,说明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如图中上面的图形可以把它分割成长方形和梯形,中间花坛分割成长方形和半圆形,树可以看作圆形(根据遮荫估测半径的大小).
   (4)再一次分组测量,每一小组选择一块绿地进行测量,要求画出平面图,标出测量的数据后,写清计算面积的方法,并估算出结果,而且要求说清楚怎么量的,为什么这样量,其中有什么道理。
    (5)大组汇报交流,把测量的内容、过程、结果写成小文章形式,小组内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在汇报中,进行提问质疑,使汇报交流成为一种探究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工合作,通过测量、记录、计算、绘图、 交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生的主动性,培养了生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师的启发,生分割的思维方法。在这种过程中,不仅渗透了数的思想,而且生在解决问题中就能沿着这一崭新的思想进行必要的过程和类推由此使问题得以解决。
3.开展数社会实践活动。
   《数课程标准》要求“生的数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然而大多数传统的数材是从课本到课本的概念知识体系角度编写的,有些应用题也是人为编造出来的,数生的生活太远,数课程内容比较封闭。其实数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贴近生生活,为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可作为研究数的材料、题材。除此之外,我认为师和生也应该是数材的创作者,从生能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内容。如,习“统计初步知识”可让生调查自己家1─4月四个月的水费收据,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再让生猜测5月份用水量是多少。(生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猜测5月份用水量,有的生认为“五一”长假需要打扫卫生、浇花用水会多;有的生认为外出旅游,7天不在家用水会少。)又如,“满100送20,满200送40”、“全场打8折”商场让利促销活动引用到数中,呈现给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消费者更喜欢那种让利活动)和自己的实际计算,知道哪种方式更划算。这样做,得很有兴趣,使生体验到现代生活中数应用的意义,感觉到数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会生活中的数,在生活中会数
    三、以“反思”的方式引导生数习。
而不思则罔”。反思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对生而言,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愿意反思,就可以从这有限的经历中提炼出许多经验来。因而,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习。数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生在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及习惯方面尚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还没有“会”反思。当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习的效率和效果。
1.反思的内容。
反思自身思维认知,可以从习的得失入手。从“得”的方面可以引导生这样反思:我在哪个关键处处理得比较好?以前是否做错过……例如:把0.75扩大(   )倍是75;把40.3缩小(   )倍是0.0403。要求做正确的生反思:①解这道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扩大——小数点向右移,缩小——小数点向左移;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小数点要移一、二、三…位),②我以前是否做错过,以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是否已经改正?这样的反思决非画蛇添足,它是生在解题过程中把一些正确的、好的做法进行强化,从而由自发的状态上升为自觉的状态。至于“失”的方面更需要反思了:我是哪一步做错的?为什么会做错?今后怎样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生只要认真进行反思,一般是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的。
对自身思维认知的反思,可以揭示出许多“粗心”现象背后的思维品质或认知结构的缺陷。比如习分数加减法初期,生经常会犯诸如:
     +     =    ,        -     =      这样的错误,我们以前总是简单的认为是“粗心”,没有深层次地去反思“粗心”的原因。做分数加减法,生容易忘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结果约成最简分数。经过反思生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一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做怪,二是受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因为做整数小数加减法是不需要约分的。
自身的习态度也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谁都希望自己得既轻松又拔尖,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通过自身习行为的反思可以发现:有耕耘才会有收获,那些不认真习的同不仅最终没有收获,习的过程也是非常累的,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认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