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9:41   

生对阅读没兴趣,很大原因上是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此类分析,或者失之过浅,就课文内容的顺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或讲,而生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自己读懂了,“阅读期待”当然不能得到满足,当然对老师的失去兴趣;或者失之过深,对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等的分析,大大超越了生的“期待视野”,生期待获得知识的心理也不能得到满足,因而也失去兴趣。
    因此,阅读初读环节,老师可让生交流初读的感受,谈谈读懂了什么,生的交流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满足;“精读”环节,可让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或特别感兴趣的问题。问题都是生自己提的,都在生的“期待视野”里,他们自然有阅读的兴趣。如果生提的不是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可以说:老师想提点更难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当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后,老师才提出涉及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这样的生仍然能把问题纳入“期待视野”。如果老师撇开生的问题,又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当老师自己把问题提出来之时,也就是习兴趣骤然下降之时。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程序和方法只能使生生烦生厌,“程序”、“方法”的陌生化,会使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中,呈现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生的好奇心。
    “阅读期待”在阅读中的尝试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中焕发巨大的生命力,还要靠广大师的探索和实践。
                              (《福建育》2003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 蒋成  著 杭州大出版社 1996.7第二版
2、《俾善读书,其功甚伟——阅读改变思路之思考》 吴疆 2002  www.guanzhong.gd.cn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