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也说小学语文教学(教学随笔)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5:53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习方法,训练方法。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习上,从合作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生习得一些好的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生的语感,来观察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生的语感,从而促进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生在读书中会说话,会写,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虚,不是无,也不是可有可无,这个虚必须务,而且必须务好!即给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使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生在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习方法,促进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生的发展着想、着眼。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