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刍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5:44   

们进一步评析哪个同收集的最好,与我们习的课文联系最紧密有哪些。同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互相交流,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好不热闹。通过讨论与交流,大家明确了课文中心要旨,懂得“只有一直与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要求同们,在信息摘抄本上,摘抄你自己认为好的名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简要记录一两个著名故事的梗概。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道理,又积累了素材和基础知识,真是一石三鸟。
    此外,还有其他好的方法是引领生重新回顾某一信息运用的过程,具体分析每一个环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生的进步也就会更快了。
    四、收获与思考
    第一、转变观念,着力培养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内涵丰富、实践性很强的科。信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旧的育模式过分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特点。生缺乏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与生活实际脱离。为改变这一现象,作为一名小语文师应转变观念,解放孩子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汉语言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让收集信息成为孩子习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注意方法指导,让生的自主习更真实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主要靠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论认为,师应调动习的积极性,习,让生成为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生发表独立见解”;“让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会独立思考,会读书”。为此,我在训练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上尽可能地做到了①习内容--让生自选;②习疑问--让生自辩;③习方法--让生自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生为主体,才能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在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生的自主习就更真实了。
    第三、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有心理家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生的求知欲望。”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的确,师应当在中为每个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生都有所收获。让生带着任务去收集、整理、集成和评价信息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生也常常在这过程里体验到成功喜悦,从而又刺激了他们的再探索的欲望。从而拓宽了知识面,构建了新知框架。
    第四、合作习,强化生的群体协作能力
    在培养生信息素养的几个环节中,尤其是信息的集成和评价阶段,给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习,使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生在充满合作机遇的群体中,自主地探索,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小组内交流这种合作性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一般都编设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核心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一般是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信息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生的群体协作能力就得到锻炼。

主要参考书目:
    1、朱正义《育创新论》2002年11月辽宁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育科出版社 
    3、《中国育报》2002年3月21日第5版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