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48:06   

材选编者回避了当今世界的战争、压迫、剥削、专制、灾害给儿童造成的痛苦,回避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依相存,未能客观地展示我们的进步和不足,“没有当今社会图表和种种矛盾冲突”。现在的儿童少年在课外通过多少渠道该接受世界多少信息!时至今日,语文课企图这样去加强思想育,必然苍白无力。
  现行语文大纲都确立了语文科工具性特征,然而,训练哪些内容?怎样训练?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当今语文界呼唤语文科的人文复兴,主要是针对“工具性”训练中的弊端,同时也针对“突出思想性”中的僵化、条、形式主义的作法。于漪老师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育性质观的反思》一文中指出:近年来,语文中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对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是寻章摘句,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文的例子。怎样弘扬人文呢?于漪老师认为:第一,既要注重语文形式,又要注重语文内容,重视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第二,要看到使用语文工具的人,引导语文做人,进行认知、情感、人格育;第三,赋予人文以时代精神;第四,开放语文育空间。因此“语文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育的综合。”⑤
  在弘扬语文科人文性的倡导中,还有论述者为纠正语文训练技术化倾向,提倡语文要重意会、重感觉、重自悟,倡导“天人合一”,反对“主客二分”。但是,我们还不能因此认为加上“人文性”就解决了语文科性质目标问题。因为“人文性”仍然不是明确的合适界定。人文性指什么?是人文科的特性吗?那么其他人科同样具有。如果是指突出人文精神,那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人文精神是相对于科精神的,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精神的统一是每门科都应追求的目标。在语文科里只讲人文精神(尤其是只强调意会、自悟等)又容易导致模糊笼统和神秘莫测,也难以提高效率。中语文界这一争论仍很激烈。在小语文界这类讨论不多,研究者主要批评小语文工具性训练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基础知识,忽视综合运用能力。天津师范大田本娜授认为小语文字词句的讲读多于篇章讲读,字词的练习多于段篇的练习,理解性练习多于运用积累性练习,“有的练习实际上是在做文字游戏”。“目前语文过于支离破碎,太机械,往往一个无关紧要的词不厌其烦地分析其深刻含义,而且必须与《参考书》的解释一字不差,僵化了生的思想,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尤其是语文需要一定的灵气,需要心领神会。哲家熊十力曾说过:人的思维和智慧有两种,一种叫‘量智’,这是科;另一种叫‘性智’,是指文艺术的修养。当前小语文就缺乏这种‘性智’的训练。”⑥这实际上提出了语文中的情感熏陶和审美育问题。
  对语文工具性训练目标的贯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对很好掌握的汉字硬要作艰难的字形、笔顺分析,对极平常极好理解的词要求作出解释,对含义十分明白语句还要求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例如六年制十册《大理石街》一课,课后一练习:
1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1)在昏暗的光线中,时时迸出金色的火花,飞溅着碎石,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劳动着。
(2)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有经验人的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怎样才叫正确体会了句子意思?有的要发挥,有的只要换几个词,真是不好说清楚。但考试时一定要有标准答案,“标准”的答案是《参考书》上的如下解释:
  “‘在昏暗的光线中……长年累月地劳动着’。这段话是讲工匠劳动的艰苦。第一句讲劳动条件很差,可以从光线昏暗,碎石飞溅,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看出来。第二句讲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
  ‘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做成一件什么器具。’这段话主要讲经过人的加工,大理石的美才能显现出来。第一句强调人的劳动对于显示大理石的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句讲有经验的工匠善于发现大理石的美。‘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是对人的劳动的赞美。是说人通过劳动,创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
生做这类练习,往往要背熟对应课文句子的这些似概括、似解释、似阐述、似发挥,甚至就是在重新说一次更别扭的语句。
  二是体系化倾向严重和体系不科。如试图编出一套序列分明的目标,从坐标的横轴列出语文知识内容,纵轴上列出语文能力的训练项目,每课书确定工具性训练的目标以循序渐进,“思维训练”也力求有序,一些很不周延的理论体系苦了小老师,更害苦了生。在中,往重点训练项目序列硬套的程序指令确实容易扼杀习语文的情感、创造、顿悟和审美情趣。语文训练应有一个基本体系,但它应是最基本的,是浅显明白的,是师生都好把握的。而且不能要求把一切训练都往体系上硬套。
  在此,有必要提提语文的审美问题。校中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