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的能力。 3.加强针对性训练 比如有的同学教材知识掌握不熟,那么就应该在记忆和理解上下功夫;有的同学则是对时政这一块不怎么了解,那么就应该在对时政背景、内容及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上多训练。 4.资料的使用 市教研室组织编写了一轮和二轮复习资料,应该把它用好。另外《中学生时事》这本小册子也应该看看。 5.提高答题规范性 用模拟试题引导学生猜题押题,则浅薄;把模拟试题看成高考题型方向,则狭隘。南京“一模”语文试卷却不然。它用一个个鲜活的题目诠释着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色。这是中华中学王玉中老师给此次语文“一模”试卷的评价,这也给复习迎考的考生们一种启示,鲜活的试卷要用鲜活的感情和鲜活的思想来面对。 语文:回归语文学科本色 鲜活试卷等着你 【出场名师:中华中学高级教师王玉中】 1、生活化。试卷中多次出现生活尤其是近期生活中常常听到或看到的信息元素,例如“抗生素”、“艾滋病”、“超女”、“快报便民网”等等。第19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作文话题“分数背后”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上海一名成绩普通的中学生因为跳海救人而得到了留学美国的机会的原因。当时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很不服气,家长也质疑此事。两件事情同样耐人寻味。其实这涉及一个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分数能衡量一切吗?这个话题启发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悄悄蒙上了我们的双眼。 2、人性化。当把历年的高考试卷铺成一条“高考之路”时,我们就会发现题量从31题减少到22题;作文从要求写两篇到一篇;从重政治思想教育立意命题到重“个人的”心灵感悟立意命题;答案从唯一到多元。这不是一次变化,而是一场语文的革命。这次文学常识考查方式的变化则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的例证。 3、语文化。在22道题目中,客观题进一步减少,主观题进一步增多,阅读量减少,思维量增加,文言文语句翻译题增加,现代文的多项选择题变换成文字表述题。文字表述量大大增加,“语”和“文”的特点随之凸现了。 相信这些深层信息可以指导高三学生下阶段的学习。 详细分析重点大题 【出场名师:南京一中一级教师郅美丽】 第三大题: 这次考试选取的就是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这表明了文言选材开始多样化。 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为现代文阅读,与前阶段质量检测相比,题型没有变化,4道小题全为主观性试题,分值由20分增加到22分(这应该可以说是文学作品阅读难度加大的表现吧)。文学作品阅读分值的加大,难度的增加也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多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加大阅读力度,要知难而进。 第七大题: 作文依然是话题作文,以“分数背后”为话题,要求不变。应该说文章的审题不存在太大难度。但入手容易写深难。我认为材料的导向是引导我们思考。思考工作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重点是“需要”,联系现实生活抒写感悟。如果能深入到这一层面,想必我们的广大考生还是能出彩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