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大部分学科将进入高考复习的第二阶段,为第一次模拟和报考选择、志愿选择做准备。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二个月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复习效果,成为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针对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向你介绍一些复习思路与方法。 一、通览全书,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坚持一本书主义,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考生老老实实地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例如,商品概念这个知识点,从其深度上和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上理解主要有: (1)从定义上理解: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2)从产生条件上理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由于社会分工人们必须相互依赖;由于私有制,人们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只能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换取他人的劳动产品。 (3)从存在条件上理解: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和两种公有制经济存在及全民所有制的各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4)从基本属性上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一定是商品。 (5)从实质上理解:商品从现象上看是物,实质上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 (6)从商品与劳动产品之间关系上理解:共同点——商品也是劳动产品,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区别——商品一定是用于交换,价值是它特有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只有交换出去,商品生产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商品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他劳动产品不具有上述商品的特性。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用于交换”还是“不用于交换”。 (7)从商品与货币之间关系上理解: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是二者的统一。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区别——货币特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商品不具备上述货币的各种特性。 (8)从商品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生产出的商品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9)从商品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上理解: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多,商品生产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在深刻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归纳分类,把散见于课本各章节中的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左右并串、相互联系、条块分明、专一集中、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归类的过程,又好像“梳头发”、“扎辫子”,头脑中留下的不是一团团“麻”,而是一条条“线”,从而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以现实问题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 例1 以“价值”为中心对《经济常识》第一课进行综合复习 价值的“质”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价值的“量”指“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使用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分为实物表现(即“交换价值”)和“货币表现”(即“价格”),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社会生产关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突出时政热点,注重联系实际 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来认识这些重大的时事政治,是政治学科特有的功能,也是文科综合命题的主要侧重点。如2005年综合能力测试卷广泛涉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联合国成立60周年及安理会改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时事热点问题。 针对时事政治的复习,应从两方面着手:①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坚持收听新闻广播,看新闻报道,较熟悉地掌握本年度内的重大时事政治。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②要特别注意关心那些以现实问题为纽带串联知识培养能力的热点问题、重大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等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释,然后作出正确的回答。 2006年高考复习应重视的时事热点问题有: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社会、神舟六号、个税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三农”问题、能源(石油)问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禽流感等,复习应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结合,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仅以“水的危机与对策”为例谈谈现实问题与高考考点的结合方法。首先,熟悉相关背景材料,如全世界面临水危机的威胁;我国是地地道道的贫水国;造成水危机的主要原因;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具体政策等。其次,就某些具体问题与高考知识点进行连接。 1、水危机和水量平衡 (1)水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固有的环节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哲学常识的考点: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