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六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4:17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摆脱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多五少”(教师讲的多,导的少;死记硬背多,独立思考少;浅层次的说明多,深层的研究少;讲解结论多,分析过程少;动口多,动手少)的现象,必须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全程优化。

  生物课堂教学全程优化,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突出“学”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找出实现学生“学”和教师“导”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安排从教学目标投放,到教学质量测评的每一环节,把“教师灌输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地导”,把“学适应教”变成“教适应学”,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切实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目标——题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往往是首先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等,学生虽能记下要求、但很难把握,不知是否达到要求。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通过题目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达到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光反应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目标思考题:(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识记)此处为什么能进行光反应?(理解)(2)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在哪两方面?(识记)请写出物质变化的表示式。(掌握)(3)光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何?(掌握)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而且易于教师掌握学情。

2探索——程序化

  探索是学生应用多种感官,按照目标指向,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形成科学方法和造成求知悬念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观察图文或实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例如,学习“酶的特性”时,首先提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与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设疑激思)请学生将准备好的几支试管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并用碘液检测(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并用于其它酶的分析(应用)。这样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3结论——过程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面向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回答结论,其结果是知识与能力脱节,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应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知识发现、发明、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充分展示出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的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教师的“导”就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如在进行“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按“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建立模型→形成结论”的程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训练——层次化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分层次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针对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对于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5知识——结构化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前提。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还可以缩小“高级”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无法认识生命的本质并解决问题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由无序而系统。如“矿质代谢”的知识结构可归纳为:这样不但使学生对矿质代谢有了整体认识,同时也突破了呼吸作用与矿质元素吸收关系密切这一教学难点。

6测评——达标化

  测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二是获得教学信息,进行补偿教学,因此意义重大。所以测评题的编制要注意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效度就是要测评到位,对教学目标的覆盖程度高;信度指答案的一致程度;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是衡量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测试题的内容上注重考究知识结果(此时尽量少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形式上宜采用选择题,以利于建立反馈矫正机制,迅速得出达标率,准确反映教学效果。

出处: 中学生物教学 1999.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