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生物学科的审美教学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37:51   

  

  【摘要】生物学科审美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核心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把生物学教学过程真正视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教学是生物学科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审美构成因素,并将形象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感化教学作为生物学科实现审美教学的主要形式和策略。

  【关键词】审美教学 生物学科 素质教育 美育  

  教育部“八五”和“九五”两个美育研究的规划课题,[1]提出了将美育向各学科教学渗透和各学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或模式。生物学科的审美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将诸多教学因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生物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是建立在过去“生物学教学要渗透美育”观念基础上的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

  一、生物学科教学审美的需要和功能

  生物学科作为智育类课程定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很难真正认同和重视生物学科的审美功能(还有德育功能),从而削弱了生物学科的整体教育效果。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生命体,生物学教学从实质上讲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真理进而寻求美、刨造美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人与人及人与客观对象之间必然存在诸多审美联系,这些审美联系为生物学的教学审美提供了主客观条件。我们可以从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氛围、情感交流及教师的言谈举止等方面,深入挖掘和创造美的情感、美的形象,从而促使生物学教学显示出应有的审美价值。

  生物学教学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和活动给予学生有益的、直接的、愉悦的心理影响,下面仅谈其中的三个方面。

  (一)审美培育功能

  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种天然的审美冲动,在他们渴求知识的深处,隐藏着更为强烈的作为深层动力和归宿的审美需要。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才能感受美和创造美,并非都是生而知之的,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提高。生物学教学可以从自然美、艺术美乃至社会美方面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生物体的色彩、形态结构、生活习惯等体现出的适应性美、多样性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现出的生态美、协调美,教师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仪态美,都能丰富学生的美感,进而促进正确审美意识、审美观点的形成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提高。

  生物学教学的审美活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我国历来就有“美德”之称。“美”与“德”是紧密相连和互为促进的。美是道德的情感基础,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当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物种多样性之美、生物科学之美、科学家人格力量之美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就会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珍惜生命、保护物种、热爱科学和刻苦学习等相应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审美认识功能

  美育是感性与理性协调统一的教育形态,它更多地偏向于感性和形象思维,但在感性中又积淀着理性。它既有感性认识的直观性,又有理性认识的逻辑性和观念化特性,同时又更多地渗透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因素。所以审美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理性和持久,比理性认识更强烈和直接,也就更能强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和动机。姑且撇开教学艺术等因素不论,生物学科单就其研究对象——生物之美,就比其他许多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认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没有升学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中学生最愿学的学科之一是生物。而生物学科的这种优势,需要通过审美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三)审美愉悦功能

  审美能力本身是一种创造能力,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凭借直觉和灵感作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的审美,可以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它不仅仅是来自视听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是能引起学生心理结构各层次的活动,包括调动起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得学习的内容变得生动而亲切,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产生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所以,教学的审美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习效果。从脑科学的角度考察,审美愉悦功能就在于促进人脑的整体协同发展,美育与智育的结合有利于左右脑的协同工作,使得左右脑之间几百亿次的神经脉冲形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整合,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审美状态的知识要高于非审美状态知识的记忆速度和保持率,凡是在生物学的观察、操作和理解过程中伴随审美体验的知识,必然在学生的记忆系统中享有优越的地位。

  二、生物学科教学的审美构成

  与一般教学构成因素不同,审美教学的所有因素需要按美的法则包括逻辑美、形式美的构成法则进行审美方向的转化,使原来的非审美状态转化为审美状态,原来的非审美关系转化为审美关系。这种教学因素的审美转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品质或审美价值的对象;二是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三是将传统的生硬呆板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和谐愉悦的师与生、教与学、学与考的审美关系。

  实施审美教育,首要的是师生要善于发现、转化和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生物学教学的审美构成,既有教学内容的因素,也有教学形式的因素,同时还有作为联接内容与形式的物质中介——教学媒体的因素,可以说融合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属性。这些审美因素都遵循简洁、统一、变化、对称、和谐的审美法则。有些审美因素是外显的和直观的,比如生物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教具的视觉美等;另有一些则是内隐的和需要发掘的,比如生物学知识结构的逻辑审美和生物学家的人格审美等。下面图表是对生物学科的审美因素作出的简要而系统的总结: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