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生物学科的审美教学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37:51   

  三、生物学科审美教学的策略

  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和谐奇异性策略、多样统一性策略和情感转移性策略。[2]和谐奇异性策略在于通过模仿和创造使生物学教学既和谐又奇异。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的发展遵循: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生物学信息能被“同化”就是“和谐”,不能被“同化”就表现为“奇异”,就需要“调节”(顺应)形成新的图式,使认知进一步发展。多样统一性策略要求将教学对象的整体形象和典型形象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组织得既丰富多彩又简明统一。情感转移性策略则强调美在于使师生间发生情感转移。

  (一)教学中的生物美与形象化教学

  生物美是自然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些素材进行形象化教学,即通过生物美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其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形象的感知,在教学中要多采用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通过感官协同活动感知美和形成美的表象;二是形象的储存,表象是以图像和语言的双重编码储存的,教学要注意将形象与语言结合起来,促进表象的概括化和表象向概念思维过渡;三是形象的再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物学语言来激活学生储存的表象,使生物美的抽象与表象统一起来,并能运用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美的联想。通过适当的联想,生物美的形象会得到升华,自然界和生物体不再是异己的对象,而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进而形成人与生物间的亲和关系,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所以,生物学教学要以具体的、鲜明的和可感知的形象来反映大自然和生物体的真和善,使师生在直觉中把握和体会形象的意蕴之美,使审美趣味与审美对象和谐统一。

  (二)教学中的科学美与启发式教学

  文艺复兴运动使古希腊的科学美学思想在欧洲复活,唤醒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这种美学思想,相信自然界是按照美学法则来设计的。因此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以科学美学作为追求目标,这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

  生物科学是由概念、原理及其论证所形成的科学体系,是生物学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思维过程建立起来的。生物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以审美心理为向导的,比如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都是如此。生物学理论是对生物美的概念化,是以简洁的形式来说明复杂的现象。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历经130余年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辉,它不仅科学地阐释了复杂的生命现象,而且将人类的思想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每一次生物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都饱含着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百折不挠的人格美和科学发现过程的思维美、哲理美。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基因疗法的研究与应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美的变化,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生物科学不论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映射出科学美的绚丽光辉。

  科学美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具隐蔽性的审美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认真体会和发掘。要使学习过程既有智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包括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启”显示了教师内心的审美动机,“发”则显示了学生的愤悱状态美。愤悱状态的生物学知识比平铺直叙的生物学知识更具审美价值,教师必须善于制造悬念、矛盾和设置思维路标,让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和释疑。与以往教材不同,现行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鸟纲》一章的引言是这样写的:“鸟为什么能飞?也许您会回答,因为鸟有翅膀,那么在人的双臂上缚上人工的翅膀,人能不能像鸟一样飞翔呢”,这种简洁的启发式导入就颇具审美价值。再如,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进一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二部分讲生物体生命活动本质;第三部分讲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基本上遵循了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水平的逻辑层次。又如,新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增加了螺旋型的知识结构,“初中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高中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以及“高中生物:第一章细胞分裂→第二章减数分裂→第三章遗传与变异规律”等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和领会教材的这种结构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美内在逻辑的审美教学。

  (三)教学中的形式美、语言美与情感化教学

  生物学科审美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精神体验来进行。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内心活动,包括情感和理智两部分。它往往受制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情感是审美教学的主旋律,把具体的审美感知对象诉诸于审美情感,师生才会在热烈的气氛交融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创造活动,反映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表现为教学形式的艺术美、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艺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生相伴,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形式上,要坚持教和学的创造性,建立有张有弛、新颖和谐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使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相交融。将科学相声、生物角色表演、知识抢答等形式引入课堂,还有一些教师采用的“临境入兴—动情晓理—深入钻研”等教学结构,都是体现情感化教学的形式美。在教学语言上,不仅要做到清晰、准确和符合语法规则,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美。生物学教学语言要善于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构思巧妙的悬念。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渲染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美感。比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场白(带感情地):“当一束阳光穿过寒冷而黑暗的天空,到达地球,照射在一片绿叶上的时候,一个伟大的奇迹便发生了!”(紧接着板书:光合作用)。有情有景,妙趣横生。课堂教学虽然不能像舞台表演那样大喜大悲,但同样要做到有喜有忧、情理交融,使生物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之,学科审美教学是进一步深化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旨是用审美法则来改进和转化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视生物学科的全部学习为一种审美活动,而且这个改进和转化过程是主动的、全面的和深层次的。这一点明显地区别于以前的浅层次的“生物学科美育渗透”观。

  注:

  [1]赵伶俐.“八五”规划课题.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R),“九五”规划课题.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R).

  [2]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93,255.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阅览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