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7 15:51:10   

    历史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文科学生高考的一门必考课。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 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年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这些学科能力归结到一点,即 历史思维能力。笔者多年担任高考文科班历史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上积累 了一些经验,特写出以求教于同行。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另外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能力对学生不作要求)。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成 绩。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我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 一些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 月差不多就忘光。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

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 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其次,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 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 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 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

我要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再如党的十三大 内容要点可记成“一二三,大发展”,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

如康有为的活动 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 ,可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 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记忆示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易于掌握并记准。例如: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各有两次工作重心转移,涉及知识很多,我用下列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记忆,效果很好 :

    (附图 {图})

    再如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变化,我设计成下列示意图,一目了然,易于记忆。

    禅让制→世袭制→军功制→荐举制→士族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 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 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世纪,前后中期,×届×中会议,×大,×届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 ,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 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 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应该在教师举例说明后 ,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第三,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 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 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4个要素)可指导历史 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数学上的统计比例知识 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

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 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第四,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中国古代史中介绍战国时中原地区可购到东南西北各方的出产品,引导 学生不能孤立死背,而要前联(春秋战国经济发展、交流增多),后联(为秦统一奠定经济基础——统一市场 初步形成)。再如,引导学生把1815年拿破仑的失败与1815年拉美独立斗争受挫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 历史的联系。

    第五,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重要的革命而非第一 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而非无产阶级革命范畴。“封建”最早涵义是 “封邦建诸侯”,“革命”最早涵义是“改朝换代”等。

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而《革命军》中的“其 (指满洲)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者也”就是错误的。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要害。我在 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 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 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 不伟大当然错误。平日的强调和潜移默化,学生就会有一双历史的目光。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