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诸葛亮何曾“骂死王朗” ——事实上王朗未亲临前线劝降,那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6:39   

  


  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先取了天水、冀城、上邽三城,收降了姜维,然后北出祁山,兵势甚盛。魏主曹睿于是拜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率兵二十万人到长安应战。王朗是个七十六岁的老头,却自告奋勇,要用一席话教诸葛亮拱手而降。就在祁山之前,两阵对垒,由王朗出马,向诸葛亮发挥了一通“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理论,劝说诸葛孔明倒戈卸甲投降。不料反被孔明狠狠臭骂了一通,气得王朗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见《演义》第九十三回)。
  未读《三国志》之前,都以为这是实有其事的,觉得孔明骂得真是痛快淋漓,使人击节称赏。但是假如去查《三国志》,却会使你失望,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王朗确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但他既没有随军出征,更没有临阵向诸葛亮说教,自然也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为什么《演义》的作者又凭空杜撰出这一回书来呢?毛宗岗在这回的评语中说:“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这自然也有些道理;不过,为什么作者不要别人,偏要拿王朗来当场骂杀呢?
  原来是大有道理的。
  王朗此人,初时追随陶谦,后为会稽太守(郡治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孙策在江东攻城略地,他举兵抵抗,失败被擒。后来又归顺了曹操,由谏议大夫升为御史大夫,颇为洋洋得意。但此人却不知自量,居然一再向蜀国大臣写信劝降,胡说魏主乃“天命所归”,西蜀小邦,只应投顺称臣云云。他先是恃着老朋友的关系,写信给蜀国太傅许靖。信里有这样几句话(由笔者译成现代语):“如果足下真能够辅佐人家的幼主,决断人家的疑惑,就应除去称帝的伪号,奉事接受天命的大魏,那样,双方都获得极高的荣誉,上下都有了不朽的名声,功勋和事业、声名和劳绩,都一起来了。这样,你就可以超过伊尹和吕望了。”但当时许靖没有去理睬他,让他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家伙还不死心,过了不久,又写信给诸葛孔明,居然劝说孔明向魏国投降。孔明自然不予答理。但是孔明对此事却不像许靖那样沉默,他随即写了一篇文章,题曰《正议》,就是正大的议论的意思。文章针对王朗的无耻劝降,严厉加以驳斥,并把它公开发表。其中有一段说(译成现代语):“从前那个项羽,他的兴起不是由于自己有道德,因此虽然占据华夏地区,装出帝王的架势,结果却是身首异处而死,永远成为后世的鉴戒。而曹操不肯接受这个教训,又跟着这条死路走了。他没有遭受杀身之刑,不过是一时幸运,灾祸一定要落在他子孙身上的。不料有那么两三个家伙,已是行将就木之年,却接受伪帝的旨意,向我写信陈述什么天命,这真像张竦、陈崇这些无耻之徒称颂王莽的功德那样。难道他们面临大祸,还企图幸免么!”下面,诸葛孔明又指出,曹操用他的诡诈之术,以数十万大军,救张郃于阳平,而结果大败,丧师失地,感毒而死。曹丕则淫逸不道,居然篡位。从前轩辕氏用几万兵卒,平定海内,何况我蜀汉以数十万之众,据正义而临有罪之国,你伪魏岂能抗拒么?孔明这篇义正辞严的《正议》,正是针对王朗、华歆、陈群等人劝降的严正答复,也等于是一篇讨魏的檄文了。这个为虎作伥的王朗,罗贯中是十分痛恨的。为了进一步暴露这个“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丑恶面目,于是罗贯中就把他拉到祁山前线上来,让他在阵前发表一通谬论,然后由孔明当场痛加驳斥,让他气得“大叫一声,坠马而死。”
  虽说故事是虚构的,却又是有来历的。王朗这个家伙,确实厚颜无耻,颠倒顺逆,应该让他在孔明面前气死的。
  这便是小说家的用意所在。

摘自http://go8.163.com/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