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电影脚本《甘地》与我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5:34   

   尽管此事来得喜出望外,且亦盛情难却,但由于我早先在这种问题上吃过两次大亏,所以一时颇有事不过三,不接为佳的想法。然而,说到阿滕巴勒本人,尽管他对甘他的钟情早已传为美谈,你若仔细看这个聪明绝顶的有心人的眼神,他显然并非只想拍一部旨在拥护世界大同的片子而已,当然不。盖集演、导、制三才于一身的迪基自属剧坛艺苑中罕见的能人,在这部片子里肯定会有极高明的文章做出来的。至于我,先前与他合作未果而相处甚得,留香在颊,正盼着堕缘重拾呢。
   于是,尽管我心中不无惴惴且有万种意见要说,却兀自扑通一声跳进《甘地》里来了。接着,我遍阅甘地的本事、传记、史乘,收获未尽如意,却也在其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情节和插曲。我原以为甘地只是“席地而坐的老头子”的看法,不对了。他漫长的一生充满行动、冲突、哀乐,其坎坷颠沛实大甚于常人;现在要毕其功于三小时的放映而顺理成章,真成了一大难题。
   加之,我一直吃不透迪基对这部片子如此输心原因何在;这个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你能感觉出来就是了。对于一个尚未入门得气之人如我,总是难于理解,一如难于理解甘地对印度的影响何以如此弥重,竟使一国亿万生民都把他叫作亲爹。
   这时,我出于无奈,转而去读甘地本人的著作。甘地当然不是格兰·格林或詹姆斯·乔埃斯那样的作家,不过他可说没有一天不在写东西——给他在南手创的一家报纸写,给他后来在印度主编的报刊写。而他又乐于和人通信,身后留下好几千封。
   这些当然都不是什么“文学”,但是一路读来,却使我对甘地坦诚无伪、探索不息的为人大开眼界。她的勇敢、谦逊、诙谐,他对生之苦恼的真知灼见,汇成了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益以他所标榜的求正得体的功夫(他只说到这里,并不陈义过高),曾令天下多少品类不齐的人为之首诚服。其中包括温文儒雅的尼赫鲁,愤世刻伤的巴特尔,以及千千万万生于陋室足不出乡的农民大众。
   同时,我也逐渐看到,甘地并不是一个什么“不务实际,徒托空言”的人。他的思想无一不是从他辛酸不堪的一生中锤炼得来。
   我终于明白了迪基的心事,跟他想到一块来了。我在写《甘地》脚本时就是要把我认识到的这个心雄志坚的人写活,就是要为他冷静而诚实的思想来立言,说:人是复杂的,但甘地以为,总的说来,人的向善之心略胜于为恶之心……虽只上下床之隔,然而只此一念之差,也足以使人不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了;而核子时代的人若欲生存,或者得靠这个亦未可知。
   甘地这辈子——我希望电影能把它反映出来——饱尝了人间的无上烦恼:心中爱与恨的冲突。他深知,一场苦战下来,免不了有许多失败,但他相信,胜者只有一个。我之得益于甘地者,尽于斯矣。(约翰·布列莱)
    
   ① 为已故印度大师森德拉尔百岁冥寿所写《独忆森翁目如电》。(《金缕曲》,见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人民日报》)
  

摘自《读书》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