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说导入新课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5 10:26:16   

哲学的矛盾法
矛盾法应用于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增加思维深度。例如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17世纪中期的法国路易十四改革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一方面强化了封建专制,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再问:“封建专制的强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否是一对矛盾?”学生回答:“是。”然后小结:“封建专制的强化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由此引出法国大革命一节。

史料阅读法
运用史料导入新课,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发挥其价值,同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记忆、深刻领会的效果。例如我讲“新文化运动”一节时, 先给学生一段史料:“中国数千年来,立国之本,在于道德,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无识之徒误解平等自由,逾越范围,荡然无守,纲常沦弃……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提问学生:“近自国体变更是指什么?有何影响?袁世凯对此持何态度?他发表此文告说明其在文化领域中推行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影响?”小结:“国体变更是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仇视革命,下令扑灭。”此文告发表说明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复古思想泛滥,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地图分析法
运用地理观念导入新课,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并可从中挖掘许多隐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所以也值得重视。例如,中国近代前期的“借师助剿”,我先让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比较有哪些变化?”通过提示、启发,让学生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通商口岸由东部沿海渗透到内地,由东南沿海延伸到辽东半岛。”再问:“这些口岸是否都在清政府统治区域?”学生回答:“不,有的是在太平天国活动区域。”问:“这预示着什么?”小结:“列强要在这些口岸行使特权,必须先让它们回复到清统治区域,这就预示着中外反动势力即将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目录归纳法
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缩影和提纲,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线索。记住目录,可弄清知识体系;比较目录,可把握各个时期的特征;分析目录,可抓住东西方特点。那么目录归纳在导入新课中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例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章时,我先提问学生:“17世纪中期至英国工业革命前大西洋沿岸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革命、西欧国家争霸。”小结: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而通过17~18 世纪同西欧国家的争霸又获得了大量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所有的这一切都为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这样既复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又引出新课“英国工业革命”。

对联联想法
利用对联导入新课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集体好奇,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助于其对知识的巩固把握。如我在讲佛教文化时,给学生展示:“大肚难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提问学生:“此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文化现象?”学生回答:“这是描写弥勒佛的对联,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小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那么它何时传入中国,怎样兴盛发展,它对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有何影响呢?”通过设问引出新课。

总之,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历史课讲深、讲透、讲活,同时达到既重视应试教学,又抓好素质教学的双重功效。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期)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