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9:09   

3.4 土地荒漠化

  在西北干旱区,由于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土壤表层结构等自然因素,在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人类作用下,土地沙漠化十分活跃,现代沙漠化发展迅速。如表 4 所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流域人工绿洲相对集中而高效的中游地区,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占土地面积的 40% 以上。内陆流域中下游地区沙漠化的发展过程与水土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和封沙治沙的人为治理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表 4 干旱区主要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
Table 4 The status quo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same typical regions

地区 沙漠化面积
(×104hm2)
占土地面积
(%)
占绿洲面积
(%)
严重沙漠化
比率 (%)
潜在沙漠化面
积 (×104hm2)
占土地面积
(%)
新疆地区 304.71 1.82 43.14 24.99 154.96 0.92
河西走廊 252.22 9.15 19.6 31.82 168.94 6.13
阿拉善高原 118.0 6.1 - 61.28 60.22 3.1

  分析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1949~1993 年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图 3),内陆流域中下游沙漠化发展具有截然不同规律,50 年代以来中游地区沙漠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为 70~80 年代,沙漠化发展速率达到近半个世纪的最大值(塔里木河中游地区为 0.76%,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 2.6%),1990 年以后,沙漠化发展速度明显减缓,沙漠化发展速度在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分别降至 0.27% 和 0.5%,在局部地带还出现逆转趋势。但与之不同的是,流域下游地区沙漠化面积和强度持续增加,如塔里木河流域下游,从 1958 年到 1993 年,流动沙丘面积从占土地面积的 44.34% 上升为 64.47%,强度和极强度沙漠化土地增加了 3.12% 和 3.56%[12];黑河流域下游自 60 年代以来,沙漠化发展速度从 5.0% 上升为 6.8%。产生上述沙漠化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流域水资源开发规模在 70~80 年代形成高峰期,地表水的利用已完成大规模修建水库与渠系的开发阶段转化为提高效率阶段;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沙漠效应也随之达到高峰;二是从 80 年代以来,干旱区迫于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封沙治沙的力度与规模不断加强与提高,尤其是防护林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阻滞了沙漠演进。

nr990203-3.gif

图 3 干旱区典型流域中下游沙漠化发展趋势对比(1949~1994 年)
Fig. 3 Comparis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trend betwee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typical river basins

  在土地沙漠化的同时,干旱区绿洲内部还产生土地盐渍化问题。在新疆地区,盐渍化耕地达 126.3×104hm2,占现有耕地的 31.1%,严重沼泽化耕地有 8.43×1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2.1%;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化耕地为 9.26×104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 14.7%。

3.5 沙尘暴灾害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于内陆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地区等。中国西北干旱区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沙尘暴频发区之一。通过对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折,确认具备强风、干燥、沙源和不稳定大气条件的新疆、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等地区为中国沙尘暴的源地[13]。根据历史上有记载的强沙尘暴发生频率统计分析,随西北干旱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内陆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增加。尽管沙尘暴产生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西北地区人口增加和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引起的植被衰退与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沙尘发生与发展是可以肯定的[14]。在 1950~1993 年内,共发生强沙暴 76 次,平均 1.76 次/a,而且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不断扩大,进入 90 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强沙尘暴天气灾害范围都要超过 31×1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