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政治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10 00:19:48   

师肯定每个生的辛勤劳动,对他们的积极性予以表扬,尤其是这个敢于提不同看法的生。同时,师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材料,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绥靖政策出于何种目的,它客观上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也使英国自食恶果。从而达到了生提出问题→师指导下查找资料→整理材料→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目的。师从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角色。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自己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解决问题的训练无论是对于其以后的习乃至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展开。根据分层育的原则,我们鼓励生作为一个课题立项,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如2002届高中(6)班胡文婷等同提出“二战后对战败国日本究竟怎样处理?这样处理对当今国际政治有什么影响?”立题后,胡文婷小组跑到图书馆查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专程拜访了专家苏智良授。收获甚大,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问题法”在研究中,我们备课组的师力求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生在质疑、思考、讨论和探索中尝试一种自我思考、自我体验、自我获得知识的全新的习方法。
  
  近两年,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对生两次的问卷调查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生认同了“问题法”的模式。生认为课前预习、质疑、释疑的习方法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和有帮助的比例从30%上升到80%;生对答疑的满意率从65%上升到100%;答疑的方式要求师直接解答的下降了13个百分点,愿意师生共同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课题组成员的实践得到专家的肯定:陈锋两次公开课《绥靖政策》和《洋务运动》都受到了专家和听课师的好评;钱君端的论文《实施“问题法,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收入中央科所编辑的《特级师谈》一书;王旭峰用问题法执初中课《春秋战国的儒家说》,作为上海市历史模式改革的范例向全国会历史研究会2000年年会代表展示。
  
  (三)
  
   “问题法”的研究有成绩,他也碰到不少的挑战。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师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师要有新的育观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十分冷僻,有的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如“朝鲜战争到底谁打第一枪?”“社会主义有没有霸权?”“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经济危机?”“V1和V2导弹性能如何,有什么差异?”这就要求师也需不断的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问题法”指导生自己寻求解疑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生从会质疑→会自己解疑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需要时间。而高中阶段的历史时间只有一年,因此会自己解疑的探索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问卷调查的反馈反映有64%的生一次也没有在校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上去查询过历史资料;有40%左右的生希望师能直接答疑;有30%的生预习不认真、不投入,进步不明显。
  
  区级课题《高中历史中实施“问题法”的实践和研究》暂告一段落。但这只是一个起点。我课题组将围绕在基础性课程中指导生进行研究性习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并就研究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如:改革历史课堂模式与“减负”的关系;“问题法”与分层的关系;实施“问题法”与师素质的关系;历史课改与评价标准改革的关系;接受性习与活动性习的整合等等,以此向新世纪交上又一份答卷。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