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化学课程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22:30:36   

化学课程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潘留芳

 

化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如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揭示知识创造与创新的客观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态势,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之后,教师就是搞好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要使新课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传统教学只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体,因此,教师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过于重视现成答案的得出,却无法亲身实践,亲自体验问题的发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因而传统教学下培养出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只有广泛开展课堂探究性教学,学生才有可能去主动探究,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一些物质鉴别、物质制备的实验课题,提出要求,发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同一课题的不同实验方案,并就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研讨,必要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事实证明,这种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做法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2.实施探究性教学一定要开好头。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好头。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好课型的特征,科学地确定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提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生动而又有趣的背景材料,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属于实验理解型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学生常见的电池,在开始上课时展现给他们看,并提出问题: 这些电池都可以提供电能为我们服务,那它们里面的构造有什么奥秘呢?这些电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事实上,学生立刻就被各式各样的电池吸引住了,教师无形中也就为学生构建了深入探究的平台。 3.要从现实生活中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有价值的问题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当中发现并提炼出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问题,使问题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成为一根引线,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沿着知识产生、形成、创新与发展的轨迹去探究。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一节时,一开始便可向学生提出“碳酸钠是一种盐,为什么生活中人们都称它为食碱或纯碱、口碱呢”,然后组织他们展开讨论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碳酸钠的属性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强碱弱酸型盐类发生水解后呈碱性的规律。对于强酸弱碱型盐,则可提出“氯化铵、硫酸铵都是常用含氮化肥,为什么常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学生自然就会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发现它们因水解而呈酸性的规律。为什么学生会乐于探究呢?原因就在于这些问题都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因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注意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很多,教师要选启发力度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给他们思考与想象的巨大空间,也才能为他们提供亲自实践、自主探究的舞台和机会。 4.要在探究性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而产生、形成并获得发展的。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必须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下工夫。 (1)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科学观察,从观察中引发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引导学生注意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一章中关于氢氧化铝两性的知识点,学生仅仅通过教材中的实验还不能深刻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验:先用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铝;将其分成两份,向一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待沉淀消失后再滴加盐酸溶液,另一支试管内加入盐酸溶液,待沉淀消失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看看试管内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学生发现,两种情况下都会重新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对于这种现象,学生感到意外,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地探究、思考,最终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角度弄清楚了其中的奥妙;为了加深对氧化铝两性的认识,在结束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块铝片,让学生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怎样才能使其与水反应,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使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真正认识到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特殊性质。 (2)要指导学生注意寻找材料,学会搜集信息,从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编码检索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石油煤”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课外资料,搜集有关煤和石油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3)要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索。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比较”,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然后再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在大试管内装碳酸钠,小试管内装碳酸氢钠,采用大试管中套小试管的实验装置。总之,教师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问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善于寻找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5.要充分发挥学科自身的优点,创造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创造性实践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绝对离不开化学实验和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努力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或实践课题。例如“焰色反应”实验,教师可先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然后让大家想一想: “焰色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还能用什么东西代替铂丝蘸取药物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发动大家设计综合对比性实验,分别将干燥氯气与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触,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就两种实验现象展开研讨,最终弄清楚氯气漂白的原理。总之,要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实验、走进实践,在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6.要科学地处理好课堂探究性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实践证明,课堂内的探究性学习不可能使学生所发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也不会因下课而停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宽和延伸。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探究性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辩证关系,对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他们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时将课外创造性实践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对课题“干电池的构造与综合利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索性实验活动,从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物质。 7.要科学地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探究活动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而探究活动却不受时间的限制,显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处理不好,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精心重组,将学生看得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省出时间用于开展探究性教学;二是不要过分追求所探究的问题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决,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到课后去继续探究;三是注意不要将问题的面铺得过大过宽,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总之,要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科学合理、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8.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心理基础,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构建良好综合素质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必须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一是要做到研究的问题要有趣味性,不要选择那些纯学术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点,而应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奋点、关注点作为探究的切人点。例如实验室制氯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时,环境问题是学生的关注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反应装置的改进和创新问题作为切人点进行探究。二是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由于学生年龄、生活经历及知识积累的阶段性限制,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不可能都是完全正确的,见解也不可能都是完全科学的,但对于学生而言,这都是他们辛勤学习的成果,应该予以肯定,教师应当尽量从他们的“发现”和“看法”中寻找出合理的成分,充分加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护。三是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种参与是有限度的,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总之,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和精神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教师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资料信息室提供)

(来源: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4)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