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初中语文素质化教育与创新教学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7:56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和创新教学,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探讨:
    一、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只有首先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改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观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素质化教育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 渗透创新教学
   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分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初中语文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们所有的创新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因此这种传统的教法必须改进,在改进过程中我觉得要考虑这几个问题:(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