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读《清明》,谈诗歌的鉴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更新时间:2006-10-13 19:41:36   

从物象到意象,再到意境

物象是承载诗歌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象和意象其实是一回事。王阳明曾经有一段关于深山桃花的妙论,大意是山间桃花寂寞地开在深山里,原本与世俗世界没有什么联系,但当自己和朋友游览到山间并对面前的山间桃花发表议论时,这山间桃花便与世俗世界有了联系。这里,山间桃花先是物象,随后又成了意象。一般地说,诗歌中没有独立的物象,有的只是蕴涵着作者情感的意象。《清明》中的细雨、小路、行人、酒家、牧童、杏花等都是意象,这些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冷落凄清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悲愁落寞的意境。

美国心理学家S•阿瑞提说:“物象不仅仅是再现或代替现实的第一或最初过程,而且也是创造出非现实的第一或最初的过程”,而意象则是作者笔下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它对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我们读诗,正是通过对意象的解读达到对诗歌意境的深入体味和对诗歌神韵的深切感知的。

鉴赏《清明》,我们可以设想:假如面对的雨不是纷纷的细雨,不是能见度很低且不知何时能停的绵绵细雨,假如行人不是在完全陌生的旷野小路上,悲愁落寞的意境将无从体现。也就是说,如果删去首句中的“纷纷”和第二句中的“路上”,《清明》的诗意将大为损伤,意境也将悉被破坏。从鉴赏角度看,牢牢把握诗中的意象(物象),深入体味诗的意境,才能达到诗歌艺术鉴赏的目的。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