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新课程语文学科主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说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5:18   

(1)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和习惯,在自读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学的实践能力。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其益,会其智,融其情。”

(2)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读出一点,要比教师讲出十点更重要”,久而久之,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的。

(3)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在教学程序上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这种序列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地兴奋起来,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

(4)反馈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作了最大努力,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交互感应”模式的关键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获得的需要。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交互感应”模式是一个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要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这个“场”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形成合力,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个学习“场”,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个学习“场”,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从打破传统的教室座位排列着手,可排列成“马蹄形”、“新月形”、“方形”、“圆形”或“模块形”等。

 

三、文言文阅读课

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教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初一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懂得珍惜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所谓度,就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决不能离纲超标,无限拓展,也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自行其是。
再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重讲不重读。大概受传统教学讲深、讲透、讲细的影响吧。很多教师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授。文言文确“有讲头”,也就难免越讲越深。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一共才119个字,故事简单,不难理解。花一节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带着各种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把讨论,欣赏,研究放在读的当中交错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看看注释,结合思考练习,想一想,听听老师点拨,学生是能够理解课文的。至于文中谁劝谁学,劝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文中语气怎样,读后有什么启发等等,不用太多讲述,学生会知道,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和背诵了。如果用两节课时间教学,翻来覆去的讲解课文,反反复复挖掘义理,不厌其烦的讨论简单问题,就是不让学生熟读,到下课了才布置作业,要求背诵。恐怕学生觉得越听越糊涂,早就失去了兴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