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文言文教学之“三读”浅析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0:59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笔者颇多认同。这两种极端在农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界限也比较分明。课改前,纯粹的字词句串讲,纠缠于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倾向比较严重,认为非如此不能解决文言文语言之障碍;课改后,架空语言,架空文本,热衷于“思维拓展”、“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的现象居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文性”,才算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解读”和“人生体验”。 

如何才能避免这两大弊端,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文道统一”,“以文为主”的基本原则,实现两级均衡。梳理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及教研实践所得,觉得以“三读”为主线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读,“读顺”。此环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设定目标是让学生能顺畅地诵读课文。具体步骤如下:(1)预先可以不提出任何要求,仅鼓励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由诵读课文,诵读过程中以学生个体搜集自己或他人在诵读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为主,可边读边圈出不懂读或误读的字和词,画出节奏把握不准确的语句,目的在于找出阅读的障碍;(2)自由反馈,师生互动。对应自由诵读中反馈出来阅读障碍,逐一加以解决。方式可以是查工具书,对照注解,也可以是同伴互助或是教师指点;(3)反复诵读课文,以达到顺畅之目的。 

二读,“读懂”。此读以师生互动为主。所达成的主要目标是疏通文意和主旨。包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此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质疑为主要活动方式,或是教师以精练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可围绕以下步骤展开:(1)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在课文上圈点批注,阅读过程可随时以举手的方式请求老师的指导;(2)同桌之间、同组之间就阅读所得进行比照、交流和讨论;(3)提疑问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集体智慧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4)教师进行提示或导读,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梳理或总结,查漏补缺,重点是疑点、考点和亮点问题。 

三读,“读通”。此环节重点是反复品读重点语段,以学生探究为切入点和推动力,目的在于创设开放性的平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及“个性阅读”。主要的活动方式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语段,让学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居于文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迁移训练题让学生阐发体验和感悟;也可以引入类文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不设定任何目标和目的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后所得到的启示或受到的心灵触动。 

此“三读”模式,特点和优势在于:首先,以诵读为基础。“诵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达成以下的教学效果:(1)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最初认识,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2)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文本内容,便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3)多读是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4)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其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是生成的。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先鼓励学生自主的学,然后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疑问,去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性学习。通过这样的环节之后,如果还存在问题,教师才有针对性地教。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生活积累,考虑学生的意愿和需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第三、立足文本,以语言为主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学生对文言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上,其中初中阶段应突出的是吸纳和积累。“三读”模式强调反复诵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的阅读障碍上,其目的正是居于学生对文言语言的吸纳和积累。其次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集体合作探究,或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其内容或话题均源自文本,避免了“废于清议”这一弊端。 

第四、“三读”(读懂)阶段,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富于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提出新观点、新看法,体现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课标要求,又避免了“死于章句”的弊端。 

第五、此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课堂组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教师操作;教学活动,分布推进,螺旋上升,易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常借班上课尝试此模式,也鼓励教师们进行探索和实践。从教学的效果看,觉得此模式能有效地避免“死于章句,废于清议”两大弊端,比较适合垦区及乡镇农村的课堂教学。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