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误区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5:19   

,他在运用这些积极的习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同时,师在指导生运用这一习方式的时候,也应该自主、合作、探究,师间乃至师生间要相互习、相互促进。
误区B: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只能用于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广延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这一习方式应用到语文习的全过程,以及语文习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应该给生一个自主习的空间。笔者在提前布置生预习《丰碑》(人版六年制小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时,鼓励生自主地选择预习的方法,除了常规的将语文读通,试着理解重点句、段外,探究意识较强的生想到音像资料室、图书室找一找红军长征的资料;平时善于合作习的生打算将课文读给爸爸听,然后和爸爸一起试着给这位军需处长写写碑文;自主性稍强而语文能力又稍差的生则想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段读一读,找找问题,提提感想……。由于师的要求仅是宏观的,因此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大,其结果是多姿多彩的。生健康的语文习兴趣得到满足、张扬,有益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其次,我们要给生提供更多的习伙伴。提到合作习,我们想到的是讨论;提到选择习伙伴,则是打破班级自然小组的界限,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讨论的对象。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甚至很有效果的一种合作、交流的、习形式。但我们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笔者曾尝试让生与自己的父母一起习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版六年制小语文第十二册)一文,相互读一读原文,讲一讲故事、谈一谈感受,有的生在谈与父母合作习的收获时,还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了过去老师是如何指导的,似乎看到父母生时代的模样(事实上把父母带回了童年)。除了有意识地安排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讨论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导生和高年级的同甚至社会上的人士一起讨论习、合作探究,使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形成了方法,同时又从中感受到了习的愉悦和获取知识渠道的广延。
其三,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