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浅说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3:37:48   

    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教师运用语 言教学生学用语言。在这里,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点,是语文学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所以,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运用语言的成功。因此,从运用语境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语言 意义不容忽视。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本文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包括教师的独白和与学生的对话,并不 包括背诵和朗读,也不包括各种文字表达形式和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语、课文讲析、提问答问、指 导练习、评讲总结、组织活动等等形式都属于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范畴。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风格是由它不同 的教学功能所决定的。按课堂教学语言的不同教学功能可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风格分成五种主要类型:一、 指令性风格;二、阐释性风格;三、抒情性风格;四、诱导性风格;五、商量性风格。本文着重论述后面三种 风格。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百花园里异彩纷呈,争相辉映。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魏书生 各领风骚。本文试就上述三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从语用的角度作一探讨。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之一:
    《茶花赋》“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这 些美好的感情就会充盈我们的胸际。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 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我们心中就涌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来……”[1]
    这里,于漪老师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深情。这里,老师的激情借助于抑扬顿挫 的语调、整齐的韵律和悦耳的语音,给了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引起学生对祖国的爱的共鸣。紧接着,于老师又 满怀深情地说:“对于祖国,古往今来,有多少知名的文人学士写诗作文讴歌她,更有多少画家泼墨挥毫描绘 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绘、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听于漪老师上 课能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其原因之一与她声情并茂的“诗教”分不开的。于漪老师善于借用古诗,更善于出口 成“诗”。从于漪老师以上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语言风格系列中占一席之地的是抒情的风格。
    富有诗情的语言,“没有蜜甜,但能粘住学生”。抒情性强的语言犹如春风雨露,在潜移默化之中浸染陶 冶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身心发育时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抒情性的语言是有韵味、有光亮、有色彩的 生动的语言,是中学生特别喜欢的语言。“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教师运 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把作品中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自己在教室里的有声的感情,或喜或怒、或爱或恨、或 悲或乐、或哭或笑,学生如同聆听美妙和谐的音乐,深深地沉醉在那丰富的旋律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形象 思维的翅膀为之张翕。抒情的风格必然是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风格。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抒情性的教学语言是完成 这一任务的重要的语文手段。而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抒情性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 首要的特征。当然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并非一种单一的语言风格可以奏效。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之二:
    “今天早餐我吃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一个苹果。谁能告诉我,我吃 的都是食物吗?”[2]
    这里的语言风格与片断一截然不同。这是钱梦龙老师进行《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一课的导语。老师提问的 目的是诱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本里“食物”一词的定义。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钱老师也曾提过一个精彩的 问题:“小孩的父亲同意不同意小孩去挖山?”“孀妻”、“遗男”二词迎刃而解。
    在这两个问题的语言结构方面钱老师没有讲究词藻的优美和语句的整齐,也没有浓烈的诗情画意和感情色 彩。只是掬起了一二朵小小的生活浪花。“吃早点”“问父亲”这是教材中所没有的语域。教师的语言是朴素 的,创设的这个语域是学生亲近的;然而,在语义的理解中潜在着充满着张力,学生必须通过词域的转换、迁 移才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这样的提问,如同给学生猜迷语,游园林,迂回曲折、山重水复;忽而又豁然 开朗,柳暗花明。于是,兴趣为之大增、思维为之活跃。教师的这种语言风格,我们称之为“诱导性”的语言 风格。
    诱导的语言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的话语领域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它的话语方 式常常是老师的亲切的机智的提问,它的目的常常是用来点拨学生的思路,解决教材中的疑点、重点、难点。 诱导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一种“顿悟”的效应,学生的求异心理由此获得满足。所以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深为 欢迎。诱导性的语言所创造的教学气氛是既轻松又紧张、既饶有趣味又启迪智慧的和谐统一。要适应语文教学 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诱导的风格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的掌握来自教师的教学机 智和对教学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之三:
    师:同学们看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学习什么是细节描写,一个问号,要快想不讨论。回答时先把 问题说一遍。
    生:……
    师:“同学们再仔细体会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先看一看细节描写,想一想有什么作用。
    生:……
    师:细节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写出来的人有血,有肉,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人物细微动作的描写。
    师:同学们要记住什么叫细节描写和它的作用。现在大家把它再说一遍。
    生:(齐说什么叫细节描写和它的作用。)
    师:同学们再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快速写下来。
    生:(齐写)
    师:我们掌握了什么叫细节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知识。下面我们练习一下。我先读一段文字,大家注 意听,哪部分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师:(读第六册教材《范进中举》节选。)同学们听两遍,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生:……
    师:答得比较正确,我没什么补充的了。我再给同学们读一段,大家分析一下。
    师:(读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一段。)回答时先举出哪些是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刻画了什么。
    生:……
    师:大家必须记住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写,用这种写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咱们试一试,分 组写一段细节描写的文字。第一组写放学,收拾书包;第二组写栽花;第三组写擦玻璃。每个题写两个不同性 格的人。
    生:(写细节描写的文字)
    师:好,每组找两名同学读一下自己写的短文。
    生:……
    师:同学们再考虑一下,细节描写在语文知识树上的什么位置?
    生:第四部分。在阅读和写作的描写分枝上。[3](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学生的话有删减。)
    以上是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实录。老师似乎既无激情,又无睿智,有的尽是朴实和简洁。不过,我们可以从 师生的会话中,隐约体会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干脆利落,教学过程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主要 使用了两种语言,一是起组织教学秩序作用的指令性语言,如:“每组找两名同学读一下。”“同学们再仔细 体会一下……。”还有是起说明、解释教学内容作用的阐释性语言,如:“细节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刻 画人物性格”等等。这两种风格并非语文教学的特色,是各科教学中共性的教学语言风格。本文不作重点介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指令性的和阐释性的语言风格同样是语文教学语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风格。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我们知道研究语言运用的适当与否比正确与否更有价值。 语言风格同样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恰当与不适当之区别。因此,离开了具体语境来谈语文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事情。
    片断三给我们展现了魏书生老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实、丰富和活跃的言语活动,展现了老师以少而精的语 言逐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远而近地交错运用多种话语形式包括非言辞话语形式,紧紧围绕一个 话语中心进行有条不紊的语言训练的基本轮廓。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发,一是教师语言的少而精与学 生话语活动的充实丰富活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二是单一的集中的师生语言活动目的与十分广阔的师生话语 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但是,教师言语的少而精并非是学生言语活动丰富活跃的必然原因。从“语境的上下关系”这一角度分析 ,今天魏老师在他所任班级里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原因必然来自他的昨天前天“步步为营”的语文教育教学活 动的不断成功。但有的老师在魏书生老师系统的大胆的深刻的语文教学改革面前除了惊叹不已之外便是无所适 从。而魏书生老师对于自己的经验的总结仅仅概括为两个字:“民主”。那么,“民主”的信息是如何传输给 学生的呢?魏老师独创的“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又有什么特征呢?借班上课,也许观察得更清楚。下面 是1990年10月17日乌鲁木齐的一堂课,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因为师生双方第一次合作,“民主”是否从零开 始?
    教学实录片断之四:
    师:行了,压堂时间到了,同学们觉得今天的课怎么样?哪些地方不满意?
    生甲:我觉得时间太短了。
    生乙:象这样就不用上第二节课了。
    生丙:我觉得你很平易近人。
    师:我是商量着给大家服务。下课![4]
    片断四是这节课的结尾。片断四证明这节课是成功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连时间的 流逝,学生也没有觉察;教师平易近人“民主”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魏书生 老师最后的一句话,可以看作是这堂课成功的“秘诀”——“商量着”上课。整个一堂课限于篇幅节略。老师 确实运用了商量的语言。所谓商量的语言,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语言。笔者也曾多次聆听魏书生老师的上课和 报告,魏书生老师的语言常常是亲切的、真诚的、自然的。“商量”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风格。当然 ,与学生商量的方法,并非魏书生首创,但是,可以说,从来也没有一个老师把与学生商量放到如此重要的位 置上,而且成为自己语言的主导风格。
    魏书生老师曾说:“不仅较大的事商量,甚至有时上课讲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用什么方法讲,某道习 题有没有练习的必要,某篇文章有没有朗读的价值等一些看起来较小的问题,也尽可能征求学生意见。”可见 片断三中学生活跃的言语活动也正是“商量”的风格所孕育而成的。片断四中,学生满意的评价也都是“商量 ”教学的结果。
    师生平等对话是“商量”教学的语言特征,也是教学语言的商量风格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对语言的影 响,主要是通过角色关系的出现和变化,人们对某种角色的认识变化来实现的。”[5]‘人际’关系是决定人们 语言交往态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原因。[6]魏书生与学生由于“商量”而成的朋友的关系。商量的时候,师生 之间的交谈是平等的自然的朋友式的,这种交谈才可以更充实,更丰富,更活跃。这样的交谈才是民主的交谈 。因此,民主正是从商量中来。正是这种民主的商量的语言风格为教师塑造了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把老师 当作知心朋友,使学生的真实性情得到尽情的展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商量的风格,是魏书生老师语文教学语言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的尝试。这 种改革的深层次的意义不仅在语文教学,而是对传统的封建文化积淀的清理和变革。在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下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不仅是老师,也包括学生本身。“老师讲,学生听”也是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 文化期待和心理定势。师生角色地位的差异,阻碍了师生语言交往的流畅。商量的风格正是沟通了师生的心灵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商量的风格能满足学生个性解放的心理需要,教师 的民主精神、社会的民主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商量的风格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观念 功能和交际功能,特别是交际的功能。
    由于语文教学的语境因素十分复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 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只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在一定语境中的有机的结合、艺术的组 合,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语言的风格是时代的产物。迈克尔·葛里高利说;“光改变语言本身并不会改变社会条件。反过来,只有 社会和政治气候有了改变,我们才会期望重大的语言改变有可能产生。”[7]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 现,十年政治浩劫时期,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文教学成了政治说教。这样的历史背景,不仅使教师失去个人 的语言风格,甚至连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都不复存在,哪里谈得上语文教学功能所产生的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 ?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师要说有语言的风格,那么,只剩下了一种划一的“说教”的风格。照本宣科 和政治的传声简就是那个时代的语文教学的语言特征。
    正是“四人帮”的垮台,政治思想禁锢的解脱,“社会和政治气候的改变”,教师的思想得以解放,语文 教学恢复其本来的面貌,于是抒情的、诱导的、商量的风格相继取代了说教的风格。抒情的风格随着改革开放 的春风首先登上教坛,那是对枯燥乏味、僵化呆板的“说教”的彻底的清算和反击。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群 情振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往往熔铸了自己丰富的情感生活。然而,有识之士并不满足于情感的宣泄,他 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的探索把开发学生的智能提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之上,于是,以开窍益智见长的 诱导的风格应运而生,广为推崇,它推动语文教学开创新的局面。继而,改革开放大踏步向前,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加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文明,发展个性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魏书生老师以“教育家”(吕叔湘语)的敏锐目光、博大胸怀将这一时代的品格引进自己的教室,开风气之 先,首创了以平等对话为特征的语文教学语言风格的新品种——商量的风格。这种大巧若拙的风格得到了越来 越多的人们的理解和接受。
    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合系列,抒情的、诱导的、商量的三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其 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文教学语言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正是以这三种风格为 主导组成的风格系列担负起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的任务;培养感情,增强智能,发展个性,同时也勾勒 了语文教学蓬勃发展的壮观图景。
    注释:
    [1]《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经验》第1页。
    [2]《活的语文教育学》第56页。
    [3]《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第87-90页。
    [4]《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第198页。
    [5][6]《人际关系语言学》第54页,第59页。
    [7]《语言和情景》第88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