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字 里 乾 坤 天 地 宽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3:29:01   

——略谈写字与发展生思维

张家港市德积小  揭希望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语文科,就是思维科。”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写字未尝不是如此。常听一些会写字的人和一些书法家很有感触地说:“写字要悟性好。”这里的“悟性好”指的就是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北宋大者程颐说:“为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现代心理认为,思维能力是人的整个智力结构的中枢,思维发展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为思维催育和滋润着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作为思维符号的语言辅助工具——文字,要求生正确、端正,乃至美观地书写,当然也同样离不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了。

一、笔顺——训练思维有序的梳子

在写字中,经常会遇到笔顺问题:即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有一定的顺序,不可颠倒。写字不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时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难以提高写字的速度,字也写得不美观。久而久之,这个不好的作风必然会影响书写者的习性,使其做事情也好,思考问题也好。不是丢三落四,就是乱麻一团。

常用汉字的书写顺序一般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再封口。在写字中,师要注意提醒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美观,还要注意笔顺,这样持久地训练下去。生的思维就会象被梳子梳过的头发一样,清晰而有序。办事情、想问题也会慢慢地变得更有条理性了。

二、笔画——促进思维灵活的润滑油

有部分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想问题总爱往一条路儿走到底,不知道随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实际上是思维灵活性较差,变通性不强的具体表现。在笔画中能使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变通性大大增强。

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点、横、竖、撇、捺、提、钩七种。但在具体书写过程中可演变成上百种不同的写法,同一笔画在不同的字中或同一字中的不同位置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竖在不同的字中就会有不同的写法,“生”的竖应为垂露竖( ),“中”的竖应为悬针竖( ),“工”的竖应为短中竖( ),“院”的竖应为上尖竖( ),“州”字最右边的竖应为右弧竖( )。再如“三”字的三横就不同,第一横为左尖横( ),第二横为短横( ),第三横为长俯横( )。又如“火”在做独体字时,捺应写成“ ”,而在做左偏旁时应写成“ ”(如烧、灯等字)。

笔画小范围的变动,是汉字本身搭配布局均称和美观的需要。试想一下,如果笔画单一,无长短、粗细、俯仰等变化,岂不是显得呆板无姿,又使生的思维过于僵化?笔画在书写过程中根据需要稍做变通而不出格,正好润滑润滑生的思维,让生变得更灵活、更活跃。

三、共性——引导思维求同的快车

利用求同思维可以提高写字的速度和效果。在生练写了相当一部分字,获得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生归纳思考、摸索规律、得出结论,自己概括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来。例如“禾”旁:在生练写了“利、私、和、科、秒、种”等字的基础上,师设疑引思:(1)“禾”作合体字的左偏旁与作为独体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要这样写?生从练写的这些字中就会发现共性,得出结论,找到答案:(1)“禾”字作左右结构字的左偏旁时,其“捺”画要写成“点”。(2)写成“点”是为了让右,使右边左向的笔画不和它“碰头”、“打架”,这样,字的结构更紧凑,更美观。又如,在生练写了“香、秀、秃、季、秦”等字的基础上,师引导生归纳出“禾”作上下结构合体字偏旁时应写成长点( )。

求同的实质就是寻找事物间的共性。求同思维可以使写字从已知快速过渡到未知,使写字驶入快车道,甚至高速公路,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性——开启思维求异的闸门

求异使事物各显特色,毫不雷同。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方向正好相反,它有助于突破原有的模式,有助于创新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异思维是提高层次的思维,是一种发散的、开放的、多向性的、创造性的思维,在写字中,开启生求异思维的闸门,让生练自己喜欢的字体,可激发生的写字兴趣,提高生的思维品质。

如“人”字,有的人喜欢写成“ ”,有的人喜欢写成“ ”,还有的人喜欢写成“ ”;如“之”在柳体中多写成“ ”,在颜体多写成“ ”,而王羲之却又喜欢写成“ ”;又如有的生喜欢瘦削挺拔的柳体,有的生喜欢雄伟沉厚的颜体,有的生喜欢圆滑内敛的舒同体,有的生喜欢轻快洒脱的启功体……

求异实际上就是突现个性。生求异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并加以引导,不但写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对生今后继续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字里乾坤天地宽。只要善于挖掘发现,写字中还有许多内容可训练发展生的思维能力。此外,一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促进他们的习,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