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培育语文素养摭谈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37:12   

一、在丰富积累的过程中培育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中全面提高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曾作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及文化积累。

 (1) 语言积累

现代语文育,区别于传统语文育的标志是前者的语言积累是一种能激活的语言,是理解了的语言,而后者的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态不易激活的语言,是死记硬背的语言。因此,在阅读中,要引导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

 (2) 生活积累

虽然说生活像是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但是对现在的小生来说,诸如白天里的草地上的嬉戏,懒洋洋地晒太阳,夜里数星星、看月亮,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戏水、垂钓,秋天里的放风筝,野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块,堆雪人、打雪仗,又有多少经历与感受丰富生的生活,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仅仅是组织几次活动,它需要经常引导,并需要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生开放,使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经历做"社会人"。不走向生活,丰富生的生活积累只能是一句空话。

 (3) 文化积累

什么是文化?英国文化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诚然,语言积累中有文化的积累,但文化积累外延远比语言积累大得多,因此,既要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积累,如在熟记成语的同时也感性积累成语文化,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扩大文化积累。生平时不仅仅看一些作文类的书刊报,还应倡导生多读一些综合类的刊报,如中国《少年报》《小生周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智力》等等,以及科普和文书籍。阅读面宽,积腋成裘,文化积累就能不断丰富。

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空间培育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

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真善美等。态度,既有习语文方面的态度习惯,又有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还有人生的态度和科态度。价值观,既体现在对母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上,还体现在对多元文化的宽容上,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求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应是多途径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导生文从言顺地表达,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

三、在培养语感,增长灵性的过程中培育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既能很快地抓住语言的表面意思,还能很快体会到言外之意。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语感的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是在对语言感悟、探究中得到培养的。对生在阅读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应予珍视,加以强化或疏导。

语感的培养,不能在语言的习中的独立进行,它是一种综合效应,丰富的知识,丰富的阅历都有助于语感的提升,因此,善于从生活中习,从书籍中不断汲取营养仍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