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古诗新教 培养自学能力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21:14   

 

 

——“自主习”的古诗模式探索

连山区开发区一小 周立宏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育的今天,古诗文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生自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的模式,探索古诗的法指导。新修订大纲指出:“小语文应该立足于促进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古诗的就是要注重培养生的自古诗的能力,使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习”的古诗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模式,提高了古诗质量。

   “自主习”的古诗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静夜思》一文的,谈谈古诗的新举措:

一、             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生主动习的品质。

二、             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环节中,着重培养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     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生都蕴藏着独立习的巨大潜能。”

四、             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环节中,发展生的想象力和培养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先让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的感染和育,同时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