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论文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2:36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中,确保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最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一堂《卧薪尝胆》课后,这方面感受更深了。

  一、识字富于趣味

  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这时,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薛老师在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象形字来引导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他在指导习“奴、仆”两字时,分别板演奴、仆两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导生记忆字形,并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尽屈辱”。

  二、领悟文意要有情味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师指导生理解完“卧薪尝胆”在课文中的意思后问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薛老师就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发奋图强”。接着,老师又让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生就说出了“我们中国足球队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闯入了世界杯”。“我们中国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加入了WTO”。“薛老师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成为了全国著名特级师”……我们听课的老师不由地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来他们已经完全领会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三、丰富积累要有韵味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生很难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的终极关注理应是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师上完课总要给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生自己去习,去提高。薛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出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习能力。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