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三问导写”作文教学中的自改与互改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7:11   

分析一篇文章,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思考问题,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目的)怎样写的?(条理、特点);写一篇文章要考虑的也同样是这三个问题:要写什么?(审题)为什么写?(中心)怎样写?(谋篇布局、写作技巧)在阅读中,我从以上三个问题入手,指导生审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从“三问导读”到“三问导写”作了些初浅的尝试。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生“三问导读”的习方法,培养生的自能力。
根据阅读的整体性原则,要把课文作为整体来对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即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理解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理清基本思路,习写作特点。
分析课文时,从整体入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写了什么?”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为什么写?”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理清思路,总结写作特点,回答“怎样写?”如果在阅读中,用以上三个问题引导生读懂课文并生用这种“三问导读”的阅读方法进行自,那么对提高生的自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在阅读中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一类课文的中,我先提出问题,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生带着这一问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让生带着第二个问题扫读课文,捕捉中心。当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以后,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即作者是怎样把中心思想一步步表达出来的?在总结阅读方法时,我告诉生,用以上三个问题引导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就叫“三问导读”。
由于各阶段、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训练重点的不同,因此,在用“三问导读”的阅读方法进行时,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低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生概括文章内容,分自然段并概括段意等能力。因此,在阅读中,我先把重点放在“三问导读”的第一问----“写了什么”,培养生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怎样写的”时,则要求生弄清文章是怎样安排材料的,能说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并能回答课后问题即可。
中高年级的阅读是发展和提高阶段,材中安排了不同的训练重点。因此,在用“三问导读”的方法进行阅读时,除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理清作者思路,则把重点放在单元训练重点上。
为了使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三问导读”的习方法,并能够独立运用这种方法,在一类课文的时,我把习方法和步骤用板书展示在生面前:
习方法:“三问导读”法
1.写了什么?(内容)
2.为什么写?(目的)
3.怎样写的? 文章条理
训练重点
在总结课文时,可同生一起回顾习方法和具体步骤,并告诉生,后面的二、三类课文就可用“三问导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自
在二、三类课文的中,为了体现出二、三类课文的特点,培养生的自能力,生在用“三问导读”习方法进行自时,我采用先放后扶的方法,即前两个问题放手让生自己解决,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根据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布置课外读物时,也同样让生用“三问导读”的习方法进行自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和培养,生很快地掌握了这种习方法,并能熟练地独立运用这种方法自课文,生的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独立分析一篇文章时,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自,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结合范文,用“三问导读”的方法指导生写作,提高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要求把作文和阅读密切结合起来,使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语言感受,到用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知识。在阅读中,生所分析的课文是习写作的最好范文,生用“三问导读”的习方法分析了课文,也习了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及谋篇布局和用词造句的写作手法。在生熟练地掌握了“三问导读”的习方法的同时,我告诉生:分析一篇文章,这三个问题是关键,写一篇文章,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同样是关键,这三个问题考虑好了,一篇文章的审题、中心、选材以及材料的安排就解决了。我是这样用“三问导读”的方法指导生写作的:
首先,结合范文,复习习范文时所解决的三个问题及重点,并把问题再次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告诉生,范文中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所确定的中心;弄清了范文中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问题,也就是知道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等。板书如下:
“三问导写”
1.要写什么?(审题)→明确要求
2.为什么写?(目的)→文章的中心
3.怎样去写?(选材)--材料的安排
(条理)
(重点)→写作的特点
其次,根据板书的三个问题,结合写作要求和训练重点指导生写作。
在指导生根据作文要求确定中心进行选材时,我先联系所范文,启发生懂得,范文的作者之所以做到了“情有所感”、“言之有物”,这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积累、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是分不开的,把生引向生活,去观察,去认识事物,在认识的基础上来写作,指导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写作。
在指导生进行写作时,我把“怎样写”这一问题作为重点指导,启发生仿照范文的构篇方法安排材料,培养生先列提纲后写作文的好习惯,并且习范文在写作上的特点。由于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不同,所以在指导生作文时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生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了中心,选择了材料后,我先指导生结合范文,反复明确训练重点,并讨论所写作文怎样写才能达到作文要求,然后要求生在所列提纲中反映出来。例如:训练重点如果是“详略要得当”,则先让生复习范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然后说说自己在作文时,哪些地方准备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在自己所列的提纲中体现出来。
再次,根据板书的三个问题,结合所列提纲或草稿,培养生自改或互改的能力。
提纲或草稿写好后,我生根据板书的三个问题,对自己的提纲或草稿进行自问自答,逐步修改的方法,或者让生把自己的提纲和作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根据板书上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
最后从板书的三个问题入手,上好讲评课。
评讲是习作指导与批改的延续。在评讲时,为了防止泛泛而谈,我还是从板书上的三个问题入手进行讲评,认真选好讲评材料,力争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注意以优秀习作为主,以起到鼓励生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生在习作时跑题的现象少了,东拉西扯、条理不清的现象少了,生不但能够自觉地从三个问题入手,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列出提纲,而且还能够从三个问题入手,对所写作文进行自改和互改,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文于1993年全国“注.提”实验研究会首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们在作文中也常常对生们强调: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但是,小生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也知道,一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但他们面对自己的作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中,注重生自改和互改作文的方法,培养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生在“三分写,七分改”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不厌百回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生写完作文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让会修改作文是提高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培养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呢?经过自己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作前“三问导写”,作后“三问导改”
在小高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上,我生从“要写什么?”(审题)“为什么写?”(确定中心)“怎样写?”(选材,谋篇布局,写作技巧)这三个问题入手,指导生审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简称“三问导写”)。但是,单靠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的指导是不够的,人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那么全面、深刻,总有一个反复深化的过程。小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事先不知道)和限时性(规定时间),所以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很多问题只有在生写完作文后才能知道。因此,我又生“三问导改”的自改方法,使生在自改中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在反复深化的自改过程中提高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生作文草稿拟好后,要求生根据板书上的三个问题(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对自己的提纲和草稿进行自问自答,以问导改。生在自改当中,首先带着“要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审题。其次明确写作要求,然后默读自己的作文,检查作文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有无跑题现象。再带着“为什么写”这一问题,再次把握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明确作文目的,在此基础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否中心明确。最后带着“怎样写”这一问题,结合老师在指导中指出的要求,反复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要求的写作方法。生在作文自改过程中,用“三问导写”引路,以“三问导改”自查,做到了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以问带读,以读促改,在三问、三读、三改的自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培养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突出重点,边评边改
作文与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训练重点,一组材在写作上都有特色。因此,每次作文训练,都有各自不同的重点,使生在“一篇一得”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中,我发现生在自改作文中常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有时甚至重视了其它方面的修改而忽视了本次作文的重点训练要求。根据这种情况,我生突出重点,边评边改的方法,当生用“三问导改”的方法修改了自己的作文后,老师应及时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生针对“怎样写?”这一问题,明确自改作文的侧重点,老师评重点,生改重点,在边评边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十一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作文要求是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之一是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写进去,生通过习范文《月光曲》和《小音乐家杨科》,懂得了什么叫联想,并且知道了作文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但是生在写作时是否注重恰当加进自己的联想,在自改时又是否把它做为修改的重点呢?在自改的基础上,我让生再说说恰当加进联想的好处,然后 在自己的作文中找一找是否有联想的句子,并划出来念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如果没有有关联想的句子,就有重点地补充修改,这样,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重点,在自己的作文中有针对地去找、去读、去改,在边评边改中达到了一篇一得的效果。如我班余静同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写了一件东西(应急灯),在写作时,她只注重从应急灯的形、色、来历等方面去写,忽略了由应急灯产生的联想,当老师让大家在自己的作文中找一找是否有联想的句子时,她马上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进行了自改。在自改中她加入了这样一段话:“我久久地看着应急灯,仿佛看到了停电了的情景。晚上,我正写着作业,突然停电了,唉!真气人。突然,我想起了应急灯,我急忙打开应急灯,高兴地喊道:‘妈妈,有了应急灯,停电时就不用急了。’”经过自改,既写出了应急灯的作用,又表达了自己对应急灯的喜爱之情。“突出重点,边评边改”的自改训练,使生较好地克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激发兴趣,对号入座
  育心理指出:“具有习兴趣的生,会把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生作文的一种强大内在动力,是写作入门的最佳向导,调动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培养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中我发现,生看别人的作文比看自己的作文有新鲜感,没有厌倦的感觉,也容易看出好坏来。为了使作文训练中的修改形式适合儿童心理的需要,使儿童全身心地参与修改作文,我又从激发生兴趣,培养生互改能力入手,生不同的互改方法,使生在鉴赏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一)对号入座互改法
  小生进入高年级,虽然已初步具备了评价作文优劣的能力,但生毕竟不是老师,即使生对互改作文兴趣很大,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根据以上情况,我生“对号入座”互改法。首先,师先重点审阅一部分生的作文,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并把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用批语的形式逐条归纳在黑板上,然后让生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修改同的作文,并写好评语。这样做,既激发了生互改作文的兴趣,又减少了互改作文的难度。例如小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要求用谈体会的写法写一篇《读书笔记》,我审阅了一个组作文后发现,生基本上能按照读书笔记的要求去写,并且能结合原文来谈体会,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大量摘抄原文,读后“感”写得少。2.把读后感写成了“检讨书”或“决心书”。我把以上情况用批语的形式从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逐条归纳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我让生也来当一次“小老师”,为同批改作文,并对号入座下批语。在互改过程中和互改后的检查中我发现,采用“对号入座”互改法修改作文生兴趣大,态度认真,修改时有根有据,难度小。生在互改交流进行对照比较中,为别人对号入座找到了优缺点,又使自己取长补短得到了提高,这样做也减轻了师批改作文的负担,使师批改与生修改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背靠背”互改法
  生常常对自己修改的意见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得到老师和生的认可这一点很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互改中我让两位或三位同采用背靠背式的方式修改同一篇作文,然后再把各自的修改意见进行对照比较。在对照中,当他们发现意见相同时就会高兴得欢呼,产生一种满足感;意见不同时又会争得面红耳赤。生在“争讨”中通过讲事实,说理由,各抒己见,使生在“争讨”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培养了互改能力。
总之,培养生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以上几种做法是我在作文中的粗浅尝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