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尝试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1:54   

本课堂获全国一等奖

案例类型:网络探究

科领域:语文、信息技术、历史、地理、音乐

段年级:小五年级(五年制)

习时间:一个月

设计意图:《长征》是中央育科研究所“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小语文法指导实验研究”试用材第九册第四单元朗读训练例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基础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也是《全日制义务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笔者试图以《长征》为例,以习方式的变革和习内容的拓展 为突破口,尝试探究性习在小语中的实施。

 

一、总体目标

语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感知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3、默写这首诗。

(二)情意目标

1、体会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慨,使生受到情感熏陶与感染;

2习长征精神,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在日常习、生活中磨炼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

3、激发生查阅信息,广泛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三)能力目标

1、提高生朗读能力;

2、训练生语言感悟和概括能力;

3、培养生收集、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

1能借助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

2能运用word文档组织相关材料。

3能完成一个powerpoint文档展示研究结果。

4能建立一个比较简单的网页发布研究结果。

历史方面

1能对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能对毛主席的生平简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3.能搜集一些有关毛主席及长征方面的感人至深或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习资源

(一)网络资源

1http:||202.194.78.1/sxhb/zwz/lingxiyiu/mzd/mzdsc/gl-cx.htm《长征》欣赏

2http:||daoyionhline.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87248.shtml(《从安顺场到泸定桥》

3http:||mps.86516.com/music/c/chengzh/changzh.htm《长征组歌》

4http:||www.china.org.cn/chinese/junshi/44072.htm “回望长征路”之二:湘江战役

5http:||go7.163.com/2rred/snowschina/content/07/705/705.htm

6http:||www.ctn.com.cn/Archive/2001/5/23-27526.htm.l二万五千里长征

7http:||zhuanti.cbe21.com/xueke/history/zwszl/china/zhuanti/0002.htm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8http:||book.ok8.net/true/changzheng/indox.html“长征纪实文”专辑

9http:||202.102.170.208/travel/01/28/files/09.htm长征综合介绍

10http:||202.99.23.245/item/mzd/sch.html毛泽东诗词写意画

11http:||go7.163.com/maozd99/

……

(二)音像资料

1、《长征》电视剧

2、《长征组歌》VCD蝶片

3、中国名家诗人精品系列《人间正道是沧桑----配乐朗诵毛泽东作品》VCD蝶片(或磁带)

……

(三)图书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湖北省人民出版社,19841月。

《中国共产党70年史纲》武汉大出版社,19919月。

《中国历史》第四册(初中材),人民育出版社,20018月湖北第7次印刷。

《红军故事选》黄河出版社,199211月。

《中国历史地图册》地图出版社。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

        《杨成武将军自述》,杨成武着。

《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红军长征的一段艰苦历程》,中共雅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铁流滚滚──红一方面军长征记》(红军长征全史第一册),刘喜发着。

        《红军长征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中国红军长征记》,郑广谨等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事月表》,璞玉霍等着。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档案馆。

《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晏道刚、张伯言、杨 瑞等文。

《石棉县文史资料》第二、第三、第五辑,张弗尘等文。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二辑,张伯言等文。

《红军长征研究》,王庭科着。

《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

《强渡大渡河》,孙继先文,《星火燎原》第三册。

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63月。

李勇、殷子贤:《红军长征编年纪实》。

伍近先:《山水狂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石永言:《命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宋振庭:《当代干部小百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1月。

杜世伟:《万里长征亲历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北京  19969月。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长春出版社。

……

(四)《长征》虚拟网站(习包)

三、实施过程

(一)信息——感知阶段

1、具体目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长征及毛泽东方面的信息资料,初步了解长征的历程及毛泽东的基本情况,感知长征中红军的形象。

2、主要形式:探究——交流

3、时间安排:二周

4、基本流程:

1)情境导入   任务驱动

①情境导入:边演示课件(音乐:《长征组歌》中的《大会师》乐曲        图片:五岭山脉、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雪山——夹金山、草地)边导入: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英勇的红军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高寒雪山,过生死草地,历经一年,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毛主席当年亲自率领红军长征,在胜利时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心潮澎湃,诗思纵横,挥笔写下了一首气魄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这就是我们要的七律《长征》(课题“长征”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在雄壮的音乐声中透现)。

②任务驱动

师:读了课题,同们想了解什么?

1:我想了解一下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2:我想知道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是怎样长征的?

3:想知道《长征》这首诗写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4:我还想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要写《长征》这首诗?

……(生大小问题一共有二十六个)

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1习这首诗。

2:课下找这方面的书看。

3:看《长征》电视剧。

4:在网上查找这方面的信息资料。

5:问别人。

……

师:非常好,同们不仅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而且还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2)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①时间:二周

②形式: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③步骤:搜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撰写发言稿。

3)开展“长征知多少”主题活动,展示、交流信息。

时间1——2节课。

地点:多媒体报告厅

主持:语文课代表

(二)诗文——感悟阶段

1、具体目标:习诗中的生字词,默写诗。边读边联系信息资料边用概括的语言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深入体会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慨,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律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训练方式:暴露困难——联系体会——朗读感悟。

3习时间:一课时

4、基本流程

1)总结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长征知多少”主题活动,大家热情很高,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这对我们了解《长征》这 首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同们能会用这些信息来有效解决我们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检查自情况

①指名朗读,正音,把握诗的基本节奏。

②再自由读,读流利、看看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③质疑问难,暴露习障碍。

1:“金沙水拍云崖  暖”这句我读不懂。

师:读不懂的举手我看看(有大半的生都举手)。谁能具体说说哪儿读不懂?

2:这句中的“暖”字我不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非常好。还有吗?

3:“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我也有点读不懂。

4:为什么要说“更喜欢岷山千里雪”?

……

师:请同们带着这些疑难问题再读读这首诗,边读边联系已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体会,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3)探究感悟。

生自主探究,师个别指导。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习体会。

③点拨建构。

师:谁来谈谈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1:我通过看课后的注释,知道红军巧渡金沙江是19355月,天气比较暖和,体会到金沙江畔暖气蒸腾。

2:我认为这里的“暖”不仅仅说天气暖和,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

2:通过上网,我知道毛主席善用佯攻战术,假装要攻打贵阳,让蒋介石将滇军东调,这时毛立即将军队直插云南,从而巧渡金沙江,作者用“暖”字来形容红军战士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师:真会利用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得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3毛主席除了用佯攻的战术外,还成功地用佯装战术智擒敌军,不用一枪一炮缴获了六条渡江的船,战士们会为有这样英明的指挥而感到特别高兴。

 

播放红军巧渡金沙江片断,使生进一步感悟“暖”的意蕴。

 

师:我们怎么读这句诗才能体现出红军战士这种欢快、喜悦的心情呢?

生:很投入地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范读——练读——再读(朗读节奏明快)

师:大家还解决了什么困难?

4:“寒”字不仅写出了泸定桥的奇险,而且也说明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难。

5:我从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体会到了飞夺泸桥的艰难。

6:我还知道泸定桥是由13根碗粗的铁索组成的,长101米,宽2.6米,离水面14.5米,东西悬挂在大渡河上,从中体会到泸定桥确实很奇险。

7:通过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知道这次战斗由12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勇敢地冲进火海,冒着枪林弹雨边攀缘铁索边向东岸发起进攻。王友才率第2梯队铺好桥板,随后冲进泸定城,与敌人展开了2个小时的激烈巷战后才占领了泸定城。这个战斗场面令人心惊胆寒,给人寒气逼人的感觉。

8:听了他的描述,我觉得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多么的奇险悲壮啊!

师:是啊!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使我们感受到这种悲壮的气氛?

……

师:同们还读懂了什么?

9:因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心情特别高兴,后来又战胜重重困难,在翻过岷山即将进入甘肃时,心情就会更加激动、兴奋,所以有“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诗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10:我还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会到工农红军不把困难放在眼里,十分的乐观。

师:谁能具体谈谈是怎么体会的?

11:我从“只”这个字体会到长征中的困难在红军眼里仅仅是件小事,战胜困难的信心很足。

12:“腾细浪”、“走泥丸”说明这些艰难险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值得一提,真豪迈乐观。

师:围绕第一句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13:还想知道红军长征时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14:我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公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15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当时中国军队从没有到过的。

16:除了军事和自然界方面的困难外,还有政治上的困难。比方说,一、四方面会师后,毛主席坚持北上抗日,张国焘试图分裂党,坚持南下,这是长征中遇到的政治困难。

……

通过拓展(这些信息资料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不仅使生认识到长征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还可以进一步体会红军乐观豪迈的情怀,为感情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感情朗读

练读——指名读——评议——范读——比赛读——优胜者配乐朗读表演——课下朗读录音,并欣赏、交流。

由于生探究感悟的方式、途径、程度不同,对诗的情感体验也不同,所以生对诗的节奏、语气、语速、轻重音处理极富个性,体现了诗歌习的个性化行为特征。

5)练习默写这首诗。

6)总结迁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课后请同们认真开展“长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

(三)活动——体验阶段

1、具体目标: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引导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生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组织形式:①开展“长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②撰写探究报告或实践体会。

3、活动时间:集中二周,以后继续深化。

4、基本流程:

1)实践体验

日常生活、习中,生难免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引导生有意识地正视困难,分析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克服困难。

2)撰写实践体会。

习他人的典型事迹及相关写法;

(典型事迹之一:史国利今年51岁,是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老少沟村10组的农民党员,对徒步重走长征路这一壮举谋划已久,心驰多年,此次他选择的是红一方面军的行军路线,在他的行囊里,揣着一本厚厚的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日前,德惠市各界群众为史国利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史国利表示,他将用14个月的时间走完长征路,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北吴起镇,预计将于2002101日凯旋。)

②动笔行文。

3)展示交流,评价小结。

(四)交流——评价阶段

1撰写研究报告(任选一种形式)

①文字稿

②用powerpoint文档展示研究结果(略)

③建立一个比较简单的网页发布研究结果(略)

2展示交流

3评价小结

附一

生演示文稿分级评价量规(一)

姓名                           小组                               班级                                  日期     

评价标准

较差

一般

良好

很好

优秀

得分

内容正确

重点突出

2

4

6

8

10

 

见解独到

突出个性

2

4

6

8

10

 

编排合理(整体)

简洁流畅

4

8

12

16

20

 

布局合理(单张)

美观大方

4

8

12

16

20

 

链接流畅

便于浏览

4

8

12

16

20

 

体现研究过程

便于合作交流

4

8

12

16

20

 

 

 

 

 

 

总分

 

 

 

 

 

最后等级

 

   

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量规(二)

姓名:

 

分数

标准描述

得分(6)

文稿内容

50

12

性强、逻辑性强、无低级的错误

12

10

8

6

4

2

12

有新意、见解独到、信息正确丰富

12

10

8

6

4

2

10

语言精练、描述准确、表达清楚

10

8

6

4

2

0

8

内容的正确性、实用性、完整性,时代性和目的

8

6

4

3

2

1

8

整套幻灯片无文字错误以及句法错误

8

6

4

3

2

1

技术操作

25

5

所有的网上资源应能准确地超级链接到相关的Internet网址。

5

4

3

2

1

0

5

演示文稿设计合理、顺序符合逻辑

5

4

3

2

1

0

5

性标题幻灯片,能精确地表达主题。

5

4

3

2

1

0

5

链接的格式统一并有效。

5

4

3

2

1

0

5

所有媒体资料都要注明出处,包括适当的注释。

5

4

3

2

1

0

交流

25

10

在演示过程中用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去读屏幕。

10

8

6

4

2

0

10

动画及幻灯片能引发 思考,观众最好能加入讨论。

10

8

6

4

2

0

5

有效地利用时间。

5

4

3

2

1

0

得分说明:共分6档,第一档满分,表示完美;第二档表示优良;第三档表示合格;第四档表示有可以接受的部分;第五档表示已经提交了作业;第六档没有完成作业。

 

 

总分记录:

 

师赠语:

 

 

自我感受

附二

生网页分级评价量规(一)

姓名                           小组                               班级                                  日期     

评价标准

较差

一般

良好

很好

优秀

得分

内容正确

重点突出

2

4

6

8

10

 

见解独到

突出个性

2

4

6

8

10

 

界面清晰

简洁流畅

4

8

12

16

20

 

布局合理

美观大方

4

8

12

16

20

 

链接流畅

便于浏览

4

8

12

16

20

 

注重反馈

便于交流

4

8

12

16

20

 

 

 

 

 

 

总分

 

 

 

 

 

最后等级

 

生网站评价量规(二)

小组                姓名                             得分:

 

 

评价标准

得分

 

 

 

 

 

 

 

 

35分)

网站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8分)

8~7

7~6

6~5

4分以下

 

画面色彩生动,效果好。(5分)

4~5

3~4

2~3

2分以下

 

信息正确符合事实(8分)

8~7

7~6

6~5

4分以下

 

你的网站易读,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有目的性(9分)

9~8

8~6

6~4

4分以下

 

信息的呈现符合逻辑规律(5分)

5~4

4~3

3~2

2分以下

 

 

 

 

 

15分)

能快速而方便的找到信息

5分)

5~4

4~3

3~2

2分以下

 

所有的链接都正确(5分)

5~4

4~3

3~2

2分以下

 

避免了杂乱无章,网站里没有大量闲置无用的空白(5分)

5~4

4~3

3~2

2分以下

 

总分:50

四、思考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基础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也是《全日制义务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笔者试图以《长征》为例,以习方式的变革和习内容的拓展 为突破口,尝试探究性习在小语中的实施。

1、信息与科整合,引导生主动探究

培养生的信息意识,提高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赋予小语文的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生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和运用价值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并通过信息与其它科的整合,实现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促使生整体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生终身习奠基。作为语文科,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信息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填补材“空白”,使信息成为情境探究和发现习的工具(Learn with IT)。这种 探究性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习的框架,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和谐发展。

在《长征》中,通过创设情境,生产生了较强的探究欲望: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是怎样长征的……这些问题驱动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多种 途径,千方百计地搜集查阅了大量有关长征方面的信息资料,培养了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 和能力。接着又开展了“长征知多少”主题活动,生根据要求对自己已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有效提高了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长征》这一首诗时,首先让生自,充分暴露习困难后,师不失时机地引导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拓宽了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培养了生应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应用过程中,生不仅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而且不同程度地感知了长征中红军的形象,为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感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感悟与朗读结合,探索诗歌途径

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模式已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适应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规律,应树立“以人为本,自读自悟”的理念。因为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表现出来。所以,朗读自然也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朗读不仅是感悟诗歌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生语文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启动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生突出的语文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朗读应该成为小阅读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诗歌的基本途径。在《长征》中,笔者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边读边联系已获取的信息  ,探究、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和乐观精神。从整个来看,所有的认知与感悟都不是由师施与的,而是生通过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语文实践获得的,真正把探究 的权力交给了生,突出了生的主体地位。

3、课内与课外结合,实现语文综合性

从导流程 看,课前“信息——感知”、课中“诗文——感悟”和课后“活动——体验”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知情意行”完整统一的过程,体现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校和社区等育资源,开展综合性习,拓展习空间,增加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语文课程要求和“超文本”“大阅读 ”理念。在小阶段,课内阅读的文章300篇左右,只有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陶行知先生说得更详:“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当然,把自然和社会视作“无字的书”或“活书”,仅仅是比喻意义上的读物,但是也说明了阅读的“超文本”意义和“大阅读”理念。“课本课本,一课之本”的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阅读毕竟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从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挑战和素质育对阅读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着眼,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科间融合”(见《新大纲》)的大阅读策略,应当是21世纪阅读改革的重要课题。习《长征》前鼓励生广泛阅读 ,搜集大量的信息,后又倡议 研读毛泽东诗词,并组织生开展“长征行动”实践活动,为培养生探究、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有生在研究报告中 写道 :“《长征》这诗有个毛病,中间几句把四个地名齐头并列,四句四地,加上‘岷山’,一首诗里罗列了五处山川,这样太呆板了。李白《峨眉山月歌》四句便用了五个地名,可是参差错落,叫人感觉不到它的呆板,所以很受赞赏。这首诗小孩子都会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聪明地把几个地名嵌镶在某些关系中;‘峨眉山’上的月,影子会落入江中,所以‘平羌’勾连上了;他乘舟从‘清溪’出发,去的地点是‘三峡’,两者又亲近得不勉强;‘三峡’峰高天窄,月亮看不见,他不免思念,便在这思念里顺流跑向‘渝州’。他顺路而下,有事理、情理的关系网络其中,每个地名露面都有必然性,不像‘半路杀出’的程咬金那样显得突兀。这便破除了刻板。画家画多个人时,也让他们互相交谈、互相协作,处在某个情景中,这画才灵动自然,不像阅兵式的机械排列 ,这个道理跟诗歌写作是相通的。把毛跟李白相照,我们便不免觉得毛的写法堆垛得太齐整了。”还有生在实践体会中感慨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在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及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人民一旦拥有这种精神,就会永葆青春和活力。正如伟大科家阿基米得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长征精神’就是我们事业的‘支点’。现在,我们的习就好比正在进行的新‘长征’,时刻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不怕,因为‘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习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本课堂获全国一等奖)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