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积累”的解读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7:3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生“丰富语言积累”、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一、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

现代课程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育是公民育。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生以发展的机会,所以非常强调课程对未来公民的适用性。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希尔斯(E.D.hirsch,Jr.)授认为,生们从校获得的东西是人们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帮助人们拥有普遍的经验,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生在语文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

这意味着生通过语文课程,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

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材文本的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生通过规范语言的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为语言发展获得了借鉴。

另外,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还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离的课程内容的作用。比如,语文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习就是语言文化的习。语言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可以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改造来实现。

 

二、语文积累不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状态的描述。

语文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语文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目标习水平的词,表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习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价值尺度。

当然,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语焉不详,但是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探讨。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明白语言含着的意思,把握住它内在的说法。理解的任务主要是准确地“再现”,是积累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感悟是习者语言积累的较高层次,它能够推己及人。鉴赏,就是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鉴赏实现了由内容到形式的过渡,是积累的更高层次。记忆,就是将自己习的收获加以归纳整理,存入自己的经验库,并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记忆是积累的末端环节,最终决定着积累是否有效。语言积累的这些过程,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第一,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理解、感悟、鉴赏是就习者知识背景而言,不一定要很深入,可以是浅层次的,但却不能完全缺失。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第二,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第三,四个环节是一种认知心理过程,但这些环节又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还可以略过或省去其中某个或某些环节。第四,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

文化积累、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有共通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语文课程标准》在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很好的提示:1.拓展语文习的途径。环境要“信息化”“生活化”。传统的语文习只重视课本,忽视了母语习的特殊性。其实,语文习无处不在。《语文课程标准》单列一章,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列举的资源达21种之多,此外还特别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国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2.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