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作文教学塑造创新人格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3:55   


  --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恰当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因素。"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贾平凹《延川城》)用对比的手法,凸现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贫瘠、树木枯瘦和女人美丽、男人坚强、枣大羊肥的特点,造语新奇,让人过目不忘。"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的表达出惜春之情。"秋天的田野上,还有比一株玉米更美丽的吗?没有了。如果真有,那就是另一株玉米。"新奇的表达,给人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4.结构新。开头、主体、结尾各一段的"老三段"结构肯定不受人喜欢。可用小标题、空行、加题记或后记等方式来优化和美化文章的结构。

  --重章叠唱。各个段落开头语句大致相同,各段长短大体一致,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文表结合。根据表达的需要,按项目设计表格,分别填写有关的文字或数字,可以省略不少叙述、说明的语言,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文字、表格结合,形式新颖,别具一格。

  --蒙太奇。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又成为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剪辑、组合。作文时借用蒙太奇手法,将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场景、细节,灵活、巧妙的剪辑连缀成有机整体以充分表现文章的主题,行文自由,结构轻灵。

  应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形式,结构自然出新。

  5.手法新。恰当运用写作技法能提升作文的品位。见笔者的系列文章:反常引人法,机缘巧合法,误会曲折法,妙设悬念法,巧留空白法,对照比较法,事物人化法,烘云托月法,托物象征法,虚幻梦境法,由实入虚法,侧面着笔法,对面落墨法,似贬实褒法,似褒实贬法,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凡人神化法,神仙人化法,对镜分身法,再三变色法,差异显微法,推极显谬法,一波三折法,突然逆转法……

  在作文指导中强调作文创新的重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当面评改和作文讲评中,对很有新意的作文加以褒扬,对有一点新意(哪怕有一个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句)也给以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写出鲜明特点

  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没有两只毫无差异的昆虫……

  描写女子的美丽,如果总是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色"、"倾城倾国之貌"、"樱桃小口柳叶眉"之类的套语,怎能吸引人呢?

  俗语说:"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作文要尽力写出人、事、景、物的特点。

  譬如山吧。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青城之幽……不同的名山各有特色;塔山、剑山、狮峰山、象鼻山、石钟山、莲花峰等,从山名上就可看出它们各自鲜明的特点。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美感。清代旅行家魏源曾说:"海山微茫而隐无,江山巉立而卓秀,溪山窈窕而幽深,塞山苍莽而磊落。"

  云、泉、树、草等自然景物,也会使山呈现不同的情态。"泉能使山静,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魏源);"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宋·张养浩)。

  同一座山,不同的季节、时间,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金·许古)。

  悠久的历史文化还使名山大川具有鲜明的人文景观,如泰山的帝王封禅、华山的老子修学,恒山的悬空寺建筑……

  山且如此,人怎么会千人一面呢?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个性鲜明,血肉丰满。虽然他们头部都有疤,但就是这个疤也是各具特色的--

  孔乙己脸上的伤疤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死也不肯脱下那标志读书人身份的长杉,无以为生的时候便偷窃,以致遭受毒打,"又添上新伤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活路呢?

  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则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她被逼再嫁时一头撞在香案上。当她再到鲁镇后,她额角上的伤疤,引出柳妈"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的建议,也使鲁镇上"许多人都发生了新的趣味"。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阿Q头上的"癞疮疤"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是生理疾病,阿Q却不敢正视,忌讳别人提及,否则便拔拳相向。表现出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阿Q精神"。

  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形象需要创造力,这样的形象才有生命力。

  六、发挥鲶鱼效应

  在北欧,沙丁鱼深受青睐,渔民大量捕捞。但令人头疼的是这种鱼极易死亡,而一旦死去,便卖价大跌。虽然渔民们都千方百计想运活鱼回港,却只有一条渔船能每次载回活蹦乱跳的沙丁鱼。这使同行十分羡慕,又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其中奥妙何在?说穿了却十分简单:在船舱里放进几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横冲直撞,使原来静止不动的沙丁鱼不断游动,从而增强机体活力。这种以鲶鱼来激发沙丁鱼活力的方法,被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对作文教学颇有借鉴意义。语文教师深感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易激发,整个班级一潭死水或死水微澜。充分发挥写作尖子的"鲶鱼效应",并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各校各班往往都有爱好写作且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的在作文竞赛中获奖,有的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过习作。这些写作尖子,就如生机蓬勃的"鲶鱼",要充分发挥其"刺激"作用。

  1.大张旗鼓的宣传或表彰写作尖子取得的成绩,以震动其他学生,使他们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激发他们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们自然觉得亲近,不会感到高不可攀,从而增强自信心:那诱人的果实,自己努力跳一跳,也能摘得到。

  2.张贴或印发写作尖子的成功之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树立学习的目标和赶超的对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