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营造教学情境 激发创新思维

来源:转载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0-27 20:41:4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爱因斯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罗杰斯
我认为创造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
---------张光鉴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在现代社会里,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商的培育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历程,而小学语文教学极富有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有利于铸造人的创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定义探究性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小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我是这样上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知道从这本崭新的课本里,我们将学习哪些新课文?那就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这个知识的王国漫游一番吧!首先让我们回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看看《一碗炒面》是怎样帮助"我"渡过难关,赶上队伍,来到大渡河与红四团一起《飞夺泸定桥》,再随《狼牙山五壮士》一起掩护群众转移,同日寇血战到底。赶跑日寇,我又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今天的人们正以百倍的热情建设我们的祖国,《深山风雪路上》的邮递员老吕为人民送信二十五年,任劳任怨。《在炮兵阵地上》的彭得怀司令,实事求是,认真检查战备情况。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人民不辞辛苦,在中南海忘我地进行了《一夜的工作》,还有许多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边疆建设者,他们都像《挑山工》一样,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在工作中像罗丹一样《精益求精》······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的大好时节,让我们去观赏景色秀丽的《桂林山水》,观看夕阳西下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走向大自然,去探索《太阳》的奥秘,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观看《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假想黄河象的来历 这学期,我们还将结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如:三国时期《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周瑜,72变的《齐天大圣》,在《跳水》中沉着镇静的船长,《义犬复仇》中具有正义感的文尔内。绝不做《人有亡铁者》中的丢斧人,疑神疑鬼,冤枉好人。
新学期里《我的心事》很多,我要学会的知识很多,要学会默读课文,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学会复述课文,还要写好作文。知识的大门向我们打开,让我们珍惜每分每秒,发奋学习吧!这节课我没有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谈打算,而是来了个"学习指南",把将要学习的课文,配合相应的图片、投影、课文录音片断,并用生动的语言当了一回主持人,让学生根据我的解说,从黑板上已写好的课题中寻找,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新学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创设矛盾情境,诱发求知欲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儿童的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儿童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在教学中,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我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我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创设争论情境,激发批评性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该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我在为《赤壁之战》一课作小结时说:"从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的同学你们希望谁胜?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胜,因为曹操地盘大,刘备没有地盘。有的希望曹操也别来,周瑜也别来,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