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概念: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意义: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数比较,乙比甲多一些;
两个数比较,乙比甲多一些,这多一些又正好是一个甲,出现乙是甲的两倍;
两个数比较,乙是甲的一部分(2份里的一份),所以:乙是甲的1/2……。
这些知识是在训练中通过有序的、有根有据的分析、推理中学到的,从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随之 发展。
(三)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创造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 点,又有自身的特点。它可以使思维积极、主动发散、开拓,它可以克服思维的定势。创造思维是依靠有关事 物的启示,引起联想,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适用性、概括性强,是创造的奠基石,数 学知识严密的逻辑关系,是创造的条件,训练则是创造的途径。
我们通过训练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促进对原有知识的沟通联系,调整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的逻辑关 系,借以开阔学生思路,促使学生思维向多向发散,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通过训练联系旧知识,扩展思维,找到解题的多种方法。
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基础,思维的迅速是训练的前提(思维迅速来自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甲是乙的4倍。通过从不同的联想得到:
甲比乙多3倍。
乙是甲的1/4。
乙比甲少3/4。
甲乙之和是乙的5倍。
甲:乙=4:1
乙:甲=1:4
甲占甲乙之和的4/5。
乙占甲乙之和的1/5。
……
在上面联想的训练基础上,出示下面的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种树,种的棵数比是2:3:4,甲种10棵,他们一共种多少棵?
可以这样解答:
1.(10÷2)×(2+3+4)=5×9=45
2.10×3/2+10×4/2+10=45
3.2+3+4=9 10÷2/9=45
……
由于进行前边的训练,学生的思路由一个方向可以转向另一个方向,就可以找到多种解法,从而培养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
(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抽象概括的产物。如,小学生初 学具体数1、2、3、4……,到认识较为抽象的“自然数”的概念,再延伸到“用字母表示数”,随着知识 的不断扩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也在逐级升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进行 抽象概括,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一堂课的内容,或通过对一个法则的推理建立过程来进行概括能力 的培养。如,学习两位数乘法法则时,教师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使学生在掌握其方 法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将法则概括出来。这种做法当然很好,但我们认为要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任 务,仅靠一个法则的建立、一个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 在对知识系统整理的同时,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的知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即:厚积薄出。这样,学生 的认知结构纲目才清楚、主次才分明,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在其中得到提高。
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大层次:在知识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在知识的系统联系中进一步培养 ;在知识的深化中加深培养。使学生在不断进行概括中学习,知识在不断概括中联系,又在不断概括中深化。 从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抓住知识的共同因素、最本质的东西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下面就一节课为例来阐述我的认识。(分七个层次)
求和、求剩余一组应用题训练。
求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一组应用题训练。
加减五种应用题训练。
“等分除”、“包含除”应用题训练。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分除”、“包含除”三种应用题训练。
有关“倍”的三种应用题训练。
11种一步应用题训练。(按知识分为四大块进行)
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训练。
一步应用题训练课
1.图
(附图 {图})
(1)这20个点子从颜色上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编一组题。 求和: 求剩余: 5+15=20(个) 20-5=15(个) 20-15=5(个)
(2)这两部分数量还有什么关系?编题: 求较大数: 求较小数: 5+10=15(个) 15-10=5(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