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两方面为依据,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提高要求,逐步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就是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的有机结合,就是在深化旧知识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旧与新的连接过程, 也就是新知识生长的过程、知识和技能迁移的过程、逻辑推理的延伸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学生将新知识逐渐地 协调地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例如: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在教学“分数知识”时,是这样进行逻辑推理的:
5天做480个零件,平均每天做多少个零件?
480÷5=96(个) 96×2
一天做96个 96×3
二天做2个96
……
(附图 {图})
一天完成5份里的1份
二天完成5份里的2份
5份里的1份是96个,也就是480个的1/5是96个,
算式:480×(1/5)=96 480×(2/5)……
那么,为什么480先要与分母约分后再乘以分子的1、2……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接着与工程问题知识联系推导:
5天做480个,平均每天做多少?
改成:一批零件,每天做(1/5),几天完成?
1÷(1/5)=5(天),看“1”里有几个1/5就用几天。
这样在教学中,抓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断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在学习知 识的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训练巩固和熟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数学能力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有着特殊 的作用。
数学能力要通过各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能力。
那么,什么是训练呢?
我认为,训练不仅是知识的再现,更重要的是旧中有新,这个“新”包含了新知识、新认识、新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因此,训练是巩固和熟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 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从两个方面说明我的一点看法
一、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很有利的。主要可 以培养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概括能力。
(一)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
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 知条件和要求,这就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问题综合 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的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 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到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 新问题时,一般说来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平常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 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克鲁切茨基《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第25 2、254页)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抓住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 件的训练;题意不变,叙述方法改变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 。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题,让学 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添条件等五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合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 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掌握了分析、研究应用题结构的能力,取 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训练一般是从学生原有旧知识的一点出发,在训练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肯于思考问题,也善于思考问题。“肯于”也可以说是乐于;“善 于”也可以说是思路顺畅灵活,有较好的思维品质。而这其中的核心是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所谓逻辑思维,概括地讲,是在逻辑规则的控制下,从一定的前提出发,找出有联系的依据,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连续推导。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训练中依据这关系,将本 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沟通起来。这沟通的过程就是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在这逻辑推理的过程中, 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组建,逻辑推导的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
如:在多位数加减运算中,由于学生对于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有了较深的认识、理解,又因为多位数, 仍是以数位、计数单位、进率为依据出现的,所以多位数加减计算法则必定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减,哪一位满 10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当10,这是以最基本概念为核心,使其概念通过训练得 到运用、深化、发展,从而不断推导出与它有关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训练中,将有关旧知识不断联系,联系过程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行逻辑推理过程, 在这过程中使新知识在知识链中得到反映。
差的概念: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