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谏》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 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柳》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20、得: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勾》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上一页 [1] [2]
|